下課了,您來到我的身邊。我想,這下完了,準得挨批評了!您卻要過我的畫,仔細地欣賞起來:“嗯,畫得不錯!你長大了想當宇航員?”
“是……的。”我支支吾吾地應道。
“可你想過沒有,駕駛飛船需要懂得多少知識呀!”您意味深長地說。然後您認真地給我講起了人類的航天夢,介紹了中國航天英雄楊利偉、費俊龍、聶海勝的故事。
聽了您講的故事,我臉上火辣辣的,慚愧地低下了頭。“老師,我錯了!”您撫著我的頭,輕輕地說:“現在好好學習,長大了去當一個女宇航員!”我用力地點點頭。
師愛無痕,我心銘記。老師,這件事可能隻是您教學
生涯中的一個小插曲,可每當回憶起這件事,我都激動不已。正是縈繞在我心頭的航天夢和您的話催我奮進,好好學習,努力掌握科學知識。
老師,在升入初中後,我參加了學校的科技興趣小組。我學到了很多航天知識,而我對製作航天飛機模型更是情有獨鍾,常常為了製作出自己滿意的模型而廢寢忘食。
老師,您知道嗎?當那些材料在我手中搖身一變,成為一架航天飛機模型的時候,我有多高興!在今年六月份學校舉辦的第十二屆藝術節上,我製作的航天飛機模型還獲得了一等獎。摸著獲獎的飛機模型,我思緒萬千。如果不是當初您的諄諄教誨,童年的夢或許早就在我的心中破滅了。
我要真誠地說一聲:“老師,謝謝您!”
夜深了,我該就此停筆了。老師,您桌上的那盞台燈是否還亮著呢?您是不是還在備課、批改作業?別太勞累了,早點兒休息吧!
祝老師身體健康,工作順利!
您的學生:龔微斐
8月4日晚
名師評點
作者恰到好處地擷取了一次語文課的鏡頭進行細膩的描寫。已經逝去的時光,在作者回憶起來的時候依然清晰生動,充分表現出作者對昔日師生情誼的無比留戀。文章語言貼切生動,看似平淡無奇的語言,卻飽含著一個學生對老師的深深感激。作者將情感蘊涵在敘事之中,真摯動人。
寫給童年的信
戴瑞
親
愛的童年:
第一次寫信給漸行漸遠的你,竟不知說些什麼才好。
你還記得嗎?我們在郊外一起看綠油油的小草,看絢麗的花朵,看河堤旁剛抽芽的柳樹,看花海中飛舞的蝴蝶。我們赤著小腳丫,像放飛的小鳥一樣,在草坪上和風兒嬉戲、捉迷藏。如今的你,是否也在回憶我們的往事呢?
你還記得嗎?我們穿著花裙子坐在搖椅上,大口大口地吃著西瓜。漸漸地,風兒已不再張狂,樹上的蟬也不再“知了,知了”地發出讓人煩躁的聲音。如今的你,是否正站在陽光下靜思呢?
你還記得嗎?在無數個夏日的夜晚,找一塊幹淨的草地,我們以仰臥的姿勢望向浩瀚的夜空,讓思緒飛揚,分享彼此的快樂,最後一起沉沉睡去。如今的你,是否正躲在樹叢中嘻嘻地笑呢?
你還記得嗎?小時候我總是被人誇獎長得可愛,卻又被人說成是“小傻瓜”。第一次吃香蕉,我就不小心將香蕉塞進了鼻孔裏,嚇得父母驚慌失措,硬是半年沒敢讓我碰香蕉。如今的你,是否也在笑我傻呢?
你還記得嗎?我們總喜歡手牽手走在小路上收集繽紛的落葉,我們玩得滿身泥水,才嬉笑著一起回家接受家長的責備,直到現在,我還常常回憶起我們在一起的那些快樂的時光。如今的你,是否還記得那個貪玩的我呢?
你還記得嗎?在紛紛揚揚的大雪中,我們手拉著
手奔跑在雪地裏。北風恣肆地往我們的袖口、領口裏鑽。耳邊是雪花落地的窸窸窣窣的聲響,身上是刺骨的寒冷。我們在雪地裏打雪仗、滾雪球、堆雪人,當我們玩得忘乎所以的時候,父母的呼喚聲讓我們不得不離開堆好的雪人回家。現在每當看見雪,我就會想起你,想起我們之間的點點滴滴。如今的你,是否也在雪地裏默默地想著我呢?
我還記得春的溫馨,夏的奔放,秋的清新,冬的深沉;我還記得花兒的開放,楓葉的飄落,河水的清涼,夕陽的美麗。成長的風總是不經意地吹來,吹走了我們的蝴蝶,吹化了我們的雪人,也吹碎了你我的回憶。此時此刻,能分享我的快樂回憶的也許隻有滿天閃爍的星星了。如今的我,總是在夜空下,默默地觀看星星,也許是我太想念你了吧!
童年,我的朋友,你去了哪裏?
你永遠的朋友:戴瑞
2009年12月20日
名師評點
“寫給童年的信”,乍看文章標題就讓人眼前一亮,作者巧妙地將童年擬人化,傾訴對童年的思念,構思實為奇特新穎。文章緊扣題目,結構嚴謹巧妙,以“你還記得嗎”開頭,回憶過往春夏秋冬裏的點點滴滴,大大增強了文章的感染力。作者對童年的直抒胸臆,顯得親切自然,活潑可愛。
來自天堂的書信——寫在汶川地震一周年
四川 張錦程
親愛的孩子們:
你
們還好嗎?
去年的今天,我們還相聚在校園;然而此刻,我們天人相隔已經一年了。我的孩子們,你們還好嗎?老師在這裏很好,老師和很多人在一起,並不覺得孤單、害怕。這裏有你們的同學,有你們的親人,還有許許多多陌生的人們。我們手挽手在一起,我們已超越了黑暗,飛升到了平靜而光明的天堂。
記得在去年的今天,我還在給你們講《生命,生命》,而此刻,我們終於切身地感受到生命的脆弱與寶貴。是啊,生離死別發生在一瞬間,回首的一刹那,熟悉的笑臉突然支離破碎,破碎如漫天的花瓣,紅色的雨突然淹沒了美麗的家園。
一瞬間,歌聲停止,琅琅的讀書聲停止,滑落的課本被呼嘯的風撕成了碎片;一瞬間,陽光消失,湛藍的天空消失,一張張笑臉被肆虐的夜撕成了碎片。時間似乎在這一刻滑出了軌道,多少個夢想突然折斷了翅膀,跌向無邊的黑暗,一瞬間定格成永恒。
孩子們,我的還活著的孩子們,不要害怕,不要緊張。命運再殘酷,也無法將你們年輕的生命永遠冰封凍結。這個破碎的家園,依然可以複原,它依然是你們永遠溫馨的家。地震,也許將你們弱小的身軀壓在廢墟之下;天災,也許將你們與父母遠隔於人間與天堂之間。可是,你們還活著,活著就有希望,活著就有夢想。
孩子們,我的還活
著的孩子們,不要哭泣,不要悲傷。如果你們失去了疼愛你們的爸爸媽媽,不要絕望,命運將他們帶到了遙遠的天堂。也許你們此生再也見不到他們,再也享受不到他們溫柔的愛撫,但請你們抬頭,星星是你們的媽媽,月亮是你們的爸爸,他們用最柔和的光照耀你們一起長大。
孩子們,我希望這場突如其來的浩劫,教會你們生活,請你們相信,太陽明天會照常升起;請你們尋找,那驟然的黑暗中,依然有不滅的光亮。
愛你們的老師
2009年5月12日
名師評點
用一封來自天堂的信件,訴說曾經的那段痛苦,角度不可謂不新穎,內容不可謂不巧妙。不過,我更想告訴大家的是,文章所流露的情感更容易打動我們每一位讀者。這種情感,也正是書信體文章最不可缺少的要素。
開篇的一句問候,“去年的今天,我們還相聚在校園”,足以讓我們淚流滿麵;去年上課的情景,如今想起也會讓人心酸不已;尤其是老師離去後心中依然存留的那份牽掛與鼓勵,更讓人心緒難平。一封書信,猶如一盞明燈,照亮著我們的心路,也映襯了老師的偉大。
寫給我的眼淚
陸菁捷
親愛的眼淚:
我的朋友,好久不見,真的有好多話想對你說。
記得兒時你常與我為伴。當我呱呱墜地之時,是你首先向我的家人們莊嚴宣告——一個健康的新生命已經
安全降臨了。漸漸長大一些後,你是我耍賴時的“殺手鐧”,你是我“犯錯”或“闖禍”時的擋箭牌,你與我的配合總是那麼“天衣無縫”,我們總能贏得大人們無限的憐愛與同情。
不幸的是,我們的“詭計”有一天終於被揭穿了。爸爸媽媽不再同情我,放任我,開始對我嚴加管束。春去秋來,有你陪伴的日子愈加難熬。最狠心的是媽媽,整天坐在琴凳旁邊,陰沉著一張臉。五線譜上那群可憎的“蝌蚪”,以各種怪異的姿態扭動身軀,仿佛在嘲笑我技藝淺陋。於是我的手指便像灌了鉛般沉重,越發不可救藥。
媽媽似乎開始討厭你的打擾,用近乎恐嚇的語氣嗬斥我對你的放任自流。就這樣,我不得不試著與你疏遠。所以,請你原諒我,原諒我那時的狠心拋棄。放棄你是我學會長大的唯一途徑——而我,也必須長大,不是嗎?現在,我已經彈得一手好琴,我的手指也總讓身邊的同學羨慕不已。然而我卻從未向他們提起與你度過的那段難忘歲月。殊不知,一切榮耀的背後,都會有些鮮為人知的磨難與考驗。
學習的壓力,生活的挫折,不斷打亂我磕磕絆絆的年少輕狂。如果是從前,我會毫不猶豫地找你一訴衷腸,可是我畢竟長大了,我除了容忍,還是容忍。當你一次次向我伸出溫柔的援助之手時,我卻狠心拒絕,依然單槍匹馬
,獨自向前。盡管有些時候是受到了冤枉和委屈,可是為了“自強”二字,我對你毫不留情。
抱歉,我的朋友。我開始總是讓你誤會。我那麼珍愛你,卻總是找借口不向你表露真情。但我想將來,某一天某一刻,在內心真正被感動激蕩之時,我一定來找你一同分享,同時我會向別人證明,你也是強者的一部分!
此致
深深的歉意!
你兒時的玩伴
2009年7月2日
名師評點
能夠找到一個好的角度,文章便成功了一半。以本文為例,同樣以成長為內容,當別的同學用記敘文講述故事的時候,作者想到了用書信來表達情感,這便是出彩。
令人驚歎的是,作者沒有滿足於書信這一獨特的形式,而是繼續打開創新的窗口,將訴說的對象定為“眼淚”。於是,童年時的嬉鬧、少年時的忍耐、成長之後的堅強便躍然紙上了。也正是由於寫作角度的巧妙,文章便帶上了誘人的童話風格。
致遠古的癡人們
張文婷
癡人們:
請原諒我不懂你們,故而一味地笑之,憐之。
陶淵明,你當屬一大癡人。生不逢時、懷才不遇的命運,不能讓你翻然醒悟,做“識時務”之“俊傑”;而安貧守賤、大濟於蒼生的抱負,卻因為你的這份癡情,縈繞了你的一生。是啊!既然不為五鬥米折腰,又怎能讓猛誌淹沒於躬耕?於是雖有“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淡
泊,又常懷“猛誌故常在”的胸襟……陶淵明,你真的是癡於田園、醉於山水嗎?出淤泥而不染,棲園田而懷世事?你的癡,是堅挺的瘦筆,是讀書人的脊梁。
有人讚你有“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的智慧,可是我卻獨獨鍾情於你的癡。孔明先生,你是怎樣的一個癡人!三顧茅廬是怎樣的恩典,讓你心甘情願地“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臨終托付又是怎樣沉重的負荷,讓你不計較後主無能,依然癡癡地為劉氏而“出師未捷身先死”呢?唉,人生自是有癡人,此恨不關風與月!你說,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你說,言必信,行必果。先生,你就是如此癡癡地堅持著你為人的原則。
最後一癡,我想非你——杜甫莫屬。麵對“無邊落木蕭蕭下”的現實,麵對“官應老病休”的生活,你卻演繹了人世間最為壯美的大癡。你不過是一介書生,卻常懷“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悲憤;你一生在國破家亡中顛沛流離,卻時刻惦念著“司徒下燕趙,收取舊山河”的喜訊;哪怕是到了“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的境地,卻依舊堅守著“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信念。時代沒有尊重你,你卻支撐著一路走來,帶著你對蒼生的大愛,對家國天下的忠誠,把四個大字赫然書寫在曆史的長河之中:
憂國憂民。
癡人們,請原諒我,原諒我曾笑之、憐之,而今才慢慢懂得,這癡是如此值得我歌之、泣之啊!
後輩:文婷
2009年4月29日
名師評點
本文即使不用書信表達,也頗為出彩。文章整齊的句式,信手拈來的詩詞,均美得讓人驚訝。具備了這種優勢,作者為何還要選擇用書信來表達呢?
這種構思至少有兩大妙處。一是文體上有新意,表麵上看隻是在形式上稍作完善,但文章頓時便閃現出了獨特的光芒。二是情感上更真實,當作者站在第二人稱角度來講述故事、抒發情感的時候,文章的情感也變得格外充沛了。像“你真的是癡於田園、醉於山水嗎”等句子,富含情感,令人悄然動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