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底從哪裏來?我想這個問題啊,是每一個人遲早都會去想的問題。人從哪裏來,你如果說那還不簡單,從媽媽肚子裏麵生出來的。各位有沒有發現,講這種話的人就表示什麼,表示他的見識實在是很少,否則他不會這樣理直氣壯地就說出來,越有學問的人,他越是不敢回答問題,就好像那麥子越成熟他就越往下垂是一個道理,因為人如果從媽媽的肚子裏麵生出來的,那媽媽又從哪裏來,這樣一直追下去的話,大家就會搖頭。
那怎麼辦呢?萬物我們都看得到,可是他從哪裏生出來的,西方人給了一個非常明確肯定方便簡單的答案,神創造的,這個神創造的,是西方人比較相信的一個答案,神他是至高無上的,他可以創造一些無所不知無所不在,無所不能。可是我們中國人呢?不是我們自己好像多疑,我們總是覺得真的是這樣嗎?這個是什麼意思,就告訴我們,中國人是更實際的,用英文來講就叫做practical,中國人是非常practical的,對這些虛擬的東西啊,憑良心講我們是不太接受的。現在我們因為受西方影響,動不動就說這是虛擬,虛擬其實這兩個字用的不是很恰當。
《易經》告訴我們:一切一切都是人想出來的,都是人想出來的,我們不用虛擬,我們用想象,通通是人想象出來的,各位,我們以前有手表嗎,沒有,就是有一個人在想象,想象了以後就手表就出來了,我們以前有麥克風嗎,沒有,就是有人不斷的想,想到最後,麥克風就出來了,所有的東西都是人想出來的,我想這是《易經》給我們最高的一個答案。那這個答案又是誰想出來呢,就是伏羲想出來的。所以伏羲氏是誰,我們其實不用花太多的時間,去尋找答案,我們也想象,他就是一個很喜歡動腦筋的人,那就好了嘛
如果人吃飽飯以後,閑來無事就打麻將,然後很緊張去看股票是漲還是跌,這個人不可能成為伏羲,伏羲氏想的是人類最重要,而且是宇宙最高的一個秘密,萬物從哪裏來。我們有眼睛,伏羲也有眼睛,但是他的眼睛啊,就用的比我們巧妙,他抬頭一看各位,當我們抬頭一看,我們首先看到什麼,一定看到太陽,因為太陽是我們所能看到的,最光亮的東西,所以明就代表天,光就代表地。像這些都是什麼,我們看到以後想出來的東西,一點不神秘。伏羲氏看到太陽從東方起來,然後一直走,一直走,從西方下去,他就知道了,天底下有一種力量,把太陽從東方拉起來,然後一直把他往西方掉下去,這個力量就使得萬物啊,都受到它的影響,好像它就是宇宙的根源。,那如果伏羲氏想到這裏,那我們就覺得這個人呐,那真是要虛擬,那真叫做虛擬,因為不切實際嘛怎麼會斷定他不切實際呢,太簡單了吧,今天一個太陽出來,明天一個太陽出來,哪有那麼多太陽,一天一個,一年就300多個,那還得了,就算有那麼多太陽,東方有那麼大的太陽庫可以儲存嗎?
那邊也要一個很大的太陽庫,才能夠一天調一個,一天調一個,所以伏羲氏他就自己否定自己,曾老覺得這個對中國人也影響很大,人常常要反省,中國人是最會反省的民族,我這樣想對嗎,一個太陽起來又掉下去了。
明天一個太陽又掉下去了,不太可能,所以他馬上想到,這個太陽一定是,從我們看不見的地方他又上來,然後從我們看得見的地方他又下去,看不見的地方上來,看得見的地方下去,這是不是事實,我們現在已經知道它不是事實,因為太陽它是永遠存在的,隻是地球自己在轉,所以有時候看得到,有時候看不到,可是會不會影響到我們的思路,不會,你看伏羲氏,他最起碼告訴我們,有看得見的部分就有看不見的部分,有一個力量拉上來,就有一個力量拉下去
他就產生的有兩種互動的力量的這種觀念,一正一反,一上一下,這兩個東西,就構成了什麼?構成了太極裏麵的兩個重要的一個內涵。因此呢他就很想把他的思路,把他表現出來,讓大家都知道,可是那個時候是沒有文字的
其實我們今天應該很清楚的,就算有文字,你也是說不清楚的,你也是寫不明白的,我們一定要記住啊,語言文字它都是有很大的局限性,你看你的心意,常常表達的自己都不滿意,我怎麼會這樣講呢,可是你叫我怎麼說呢,說了半天他就是聽不清楚,不要太相信語言跟文字,因為他畢竟也是人想出來的,凡是人想出來的,我們可以感覺到它不一定很真實,不一定很確實,但是最起碼它很妥當,它很合理,曾仕強老師說這些觀念呢。,對我們中國人來講都是很熟悉,而且深深的印在我們腦海裏麵,伏羲氏,他把這個力量用一個連續的線來代表,我想這是很了不起的一種做法,我沒有文字,我說也說不清楚,我幹脆畫一個圖像,畫一個最簡單的,今天叫做符號。,那時候是連符號這個觀念都沒有的
可見符號也是人想出來的,他就畫了這麼一條線,也許當初連畫的筆也沒有,怎麼畫也畫不出來。他就整個樹枝,就哪一段說哎,這個就代表那個能量,那個力量,那個方向的作用,反正說不清楚,隻能意會,很難言傳。曾老認為想一切一切都是從這樣開始的,他認為既然有一個能量,有一個力量,有一個方向,就有一個相反的方向,就構成了一種,叫做什麼,循環往複,周而複始,各位,這種觀念是不是永遠在我們腦海裏麵,曆史是會重現的,所以中國人對這個圓呐
特別有興趣,而且我們看來看去,到處幾乎都是圓,因此他就認為,有一個陰就有一個陽,有一個陽就有一個陰,如果伏羲氏想到這裏,他就很滿意的,那我們也是很倒黴的,為什麼?因為這就變成分的觀念已經出來了,有陰有陽,那是一個,兩個那明明是兩個吧,那兩個就分了嘛!,大家有沒有發現一二,這個二,跟後來那個可惡,可惡的那個惡是很接近的,二就是有二心,就是很可惡,這種觀念都是從《易經》來的易,哎你就覺得很愉快,為什麼因為大家合在一起,同時呢他的力道很強,我們今天說同心協力,才有這種易的感覺,二就開始分了。,所以他說如果陽是陽,陰是陰,對嗎?那陽上來他可能往那個方向去呢?,他陰上來可能往那個方向走啊,兩個不配合,兩個不協調,彼此不調和。
這個宇宙會那麼有秩序嗎?你看我們又得到一個觀念,就說宇宙看起來很亂,實際上它是條條有理,它是非常有規律非常有秩序的,大家聽到這裏應該馬上想到啊,怪不得中國人。中國人跟西方人不一樣,西方人排隊就是排隊,排一直直線,中國人排隊歪來邪去,東一個西一個,看起來像亂七八糟,西方人開車他都按照交通規則,中國人開車擠來擠去,驚險萬分,但是我們車禍的發生率,並不是全世界最高的,不是,為什麼?因為我們得到,《易經》裏麵一個很重要的道理,就是亂中有序,你看世界上所有的東西都是亂,但是它都有細,亂中有細,所以要了解中國人,你用這四個字來看他亂七八糟,可是他條條有理,這個也是值得我們好好去體會的。可見陰跟陽它不是可以分開的,它是有高度的配合性,後來慢慢他就想到啊,我終於明白了,陰中有陽,陽中有陰,他怎麼會明白呢?,因為他發現了,把那個樹枝一折斷就變陰了。
那陰把它接起來又變陽了,我想現在小孩子,你如果給他一根竹子也好,木頭也好,他很可能被他給把弄斷了,弄斷他就哭啊,怎麼辦?,我們用膠水把他接起來。,這些事情對我們現在來講,是很常見的現象,可是在當時呢?,伏羲氏是發揮了他高度的想象力,當然科學越發達越證明這個是對的。,你看那個火車的軌道啊,它一段跟一段之間要個空隙,就是說當熱的時候會膨脹,然後它就滅在一起,冷卻了它又分開了,熱脹冷縮,這個熱脹冷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