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重蹈覆轍的齊王——秋風起,乃思蓴羹鱸膾(1 / 3)

本節概述:惠帝複位後,齊王、成都王、河間王各自掌握大權,成都王司馬穎主動離開權力中心洛陽,收獲人心。齊王司馬冏輔政,作威作福,政昏不亞於趙王。河間王司馬顒采用長史李含的計謀,上表列齊王罪狀,揚言發兵東進,又約長沙王司馬乂朝中起事,齊王發兵攻擊長沙王,在洛陽城內大戰三天三夜,齊王兵敗被誅。長沙王司馬乂在洛陽輔政,但事事都請教成都王司馬穎,司馬穎雖然在鄴城(河北省臨漳縣),但是遙控指揮朝廷,時間一久,矛盾出現,紛爭難免。

場景:秋風吹來,當時的洛陽城裏充滿了政變與殺戮,身在洛陽城的張翰,懷念起江南故鄉的菰菜、蓴羹、鱸魚膾,感歎道:“人生在世,最難得的是舒服自在,富貴有什麼用?”隨即辭官回家。

有人不追求名利,凡事順其自然,也有很多人熱衷於權力,比如西晉的這群王爺們,他們削尖頭顱,像鴨子一樣伸長了脖子,努力向權力集中區擠進去。可是,權力如同屠刀,悄悄地伸向了他們脖子。

永寧元年(公元301年),西晉朝廷重新進行權力分配,齊王司馬冏為大司馬,加九賜,成都王司馬穎擔任大將軍、都督中外諸軍事、錄尚書事,並給黃金鉞,賜加九錫,特許入朝時可佩劍,不必趨行(朝見時不必慢跑)。河間王司馬顒擔任侍中、太尉,加賜三錫。司馬乂擔任撫軍大將軍、統領左軍。齊王、成都王、河間王三個王府,分別設置僚屬四十人。

新野王司馬歆,將要赴鎮南大將軍之任,他與齊王司馬冏同車去拜謁陵墓,司馬歆借機對司馬冏說:“成都王與惠帝關係最為親近,又同您一起立功,現在應當把他留下來與您一起輔佐朝政。如果不能這樣,應該剝奪了他的兵權。”

長沙王司馬乂和成都王司馬穎也一起去拜謁陵墓,司馬乂對司馬穎說:“現在的天下,是先帝的功業,你應當考慮主持朝政。”

司馬乂的意思是,天下由司馬炎的兒子主政,比司馬攸的兒子主政,更符合規製﹝司馬家族世係表,見之前章節﹞。不知道躺在陵墓裏的司馬炎,聽到陵墓外的話會怎麼想。諸王各自為政,爭鬥在所難免。

當然,並不是所有人都被權力衝昏了頭腦,司馬穎的僚屬盧誌,對司馬穎說:“齊王軍隊雖然號稱百萬,但是連張泓都打不過。您一路渡過黃河,功勞無人能比,現在齊王卻要同您共同輔政。一山不容二虎,現在應當趁太妃(司馬穎母親)患病為由,請求回到封地,交出大權遠離是非之地,這樣一來也能收獲人心,此為上策。”司馬穎采納了。不久,司馬穎拜謝惠帝,稱讚司馬冏的功勞,以母親生病為由,請求回歸封地,司馬穎因此備受讚譽。

司馬穎到達鄴城(河北省臨漳縣)後,采用盧誌的計謀,推辭了九錫,請求朝廷去賑濟陽翟(河南省禹州市)的災民,又打造了八千多副棺木,用自己的俸祿,定製衣服,安葬黃橋之戰的死亡士兵,還表彰他們的家屬,撫恤等級也比平常戰亡的要高二級,又命令掩埋趙王司馬倫的陣亡的士兵一萬四千多人,盧誌的這些建議,讓司馬穎的人氣值更旺盛了。

司馬穎本人相貌不凡,但是有些糊塗,不通文書,不過他性格敦厚,將事務都委托給盧誌,所以成就了美名。朝廷後來下詔希望司馬穎入朝輔政,並讓他接受九錫禮儀,司馬穎始終推辭而不去接受任命。司馬穎的好名聲使得很多人前來投奔,其中就有陸機。陸機曾經為趙王司馬倫寫過篡位詔書,司馬穎為其說請,陸機免於死刑,待到後來被推舉為平原內史,陸機的弟弟陸雲被封為清河內史。陸機的朋友顧榮,覺得中原多災多難,他勸陸機回到吳地,陸機受到司馬穎的恩德,所以想有一番作為,沒有離開北方。

既然司馬穎主動離開洛陽,那麼朝廷就是齊王的天下了。太安元年(公元302年),朝廷(齊王的意思)冊立清河王司馬覃為皇太子。司馬覃是惠帝兄弟司馬遐的兒子,剛剛八歲。

之所以選擇冊立一個八歲兒童為太子,是因為司馬冏想要長期獨攬朝政。當時惠帝的兒子及孫子均已死亡,如果不冊立太子,按皇位繼承順序,下一任極有可能是司馬穎。

冊立完成之後,司馬冏如願以償,他開始驕縱奢侈,大興土木建造府邸,拆毀公私房屋上百處,格局規模與皇宮相當,聲望不複。侍中嵇紹,給司馬冏寫信指出問題,司馬冏承認錯誤卻堅決不改。

有權有勢的達官貴人們都喜歡囤積地產,司馬冏也不例外。司馬冏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所以他將父親司馬攸曾經的老宅大肆改造,向北侵占了糧食買賣市場,向南開設各種官署,毀壞的房舍數百計,派工匠修建的與西宮一樣。房間裏設置懸鍾樂器,前庭裏陳列八佾舞蹈(天子用的舞樂)。並且開鑿千秋門的牆壁,直接通向皇宮的西閣,這樣一來,司馬冏就可以在府中坐受百官的叩拜,發號施令,不用上朝。

司馬冏沉湎於聲色中,任用官吏不講原則,寵信小人。殿中禦史桓豹,奏報情況,事先沒有經過司馬冏的府署,司馬冏就加以追責。戶曹掾(民政官吏)孫惠,上疏勸諫,司馬冏依然不聽,孫惠稱病辭別而去。東曹掾(人事官吏)張翰、主簿顧榮也紛紛都選擇避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