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北魏官員們都沒有俸祿,高允常讓他的兒子們上山砍柴販賣,來維持生計。司徒陸麗對拓跋濬說:“高允雖然深受您的優待,但是,他的生活卻相當貧困,妻、子也沒有生活來源。”拓跋濬說:“你為什麼不早說?偏偏看朕重用了高允,才告訴我說他窮。”當天,拓跋濬親自來到高允家,高允家裏隻有幾間草房,幾床粗布被褥和用舊麻絮做的棉袍,廚房裏也隻有一些青菜和鹽。拓跋濬忍不住歎息,賞賜給高允家五百匹絹帛,一千斛粟米,任命高允的長子高悅為長樂太守。高允竭力推辭,但拓跋濬不同意。文成帝很器重高允,平時經常稱高允為令公,而不直呼他的名字。
同時,拓跋濬還北征柔然、吐穀渾。
拓跋濬親自統率十萬騎兵、十五萬輛戰車,進攻柔然國。柔然可汗遠逃,幾千個帳落向北魏投降,拓跋濬在柔然國用石刻記下戰功,班師回朝。北魏大軍南渡黃河,征討吐穀渾,掠獲了各種牲畜三十多萬頭。
自從崔浩被誅殺,北魏的史官也就被廢除了,拓跋濬即位後恢複這一官職。北魏自太武帝拓跋燾時四處出兵,擴大疆土,可是國力空虛,朝廷內部不斷發生變亂,官員與老百姓們都十分痛苦。文成帝拓跋濬即位後,政令百姓休養生息,盡量減少高壓手段,實行懷柔統治,安撫遠近民眾,安定民心。可是不巧,年僅二十六歲的拓跋濬於和平六年(公元465年)五月去世了。
拓跋濬去世後,按照製度,三天以後,皇帝生前所穿戴使用過的東西都加以焚燒,百官和皇後都圍著火堆痛哭流涕。時年二十五歲的馮皇後,悲痛地呼叫著,她衝入火堆,幸而被左右救出,很久後才蘇醒過來。
這位馮皇後為何這般癡情撲入火堆,難道是她與拓跋濬情感深厚嗎?曆史由於其獨特性,有太多的事情無從查起。而從馮皇後後來的事情上推測,“飛蛾撲火”更像是一出苦情戲,獲取人心的意義更大。那麼,馮皇後有什麼背景呢,是什麼驅使她如此做呢,這要從北燕亡國時說起。
之前北燕政亂,拓跋燾伐燕,因為國內有叛軍所以西還。北燕國主馮弘三個兒子投降了北魏,馮弘得知消息後,派軍把大兒子部眾包圍起來,拓跋燾於是大兵東進討伐北燕。馮弘自知難敵,所以把三公主送往了北魏。三公主自幼聰穎,氣質非常,從小讀書,談吐不凡,拓跋燾高興的不得了,立即封她做了左昭儀,地位僅次於皇後。馮昭儀自知肩負使命,盡心侍奉拓跋燾,不過身在深宮的她哪知道,兩年後北魏滅了北燕,逼得馮氏皇族逃亡高句麗。
馮皇後的父親馮朗後來任秦、雍二州刺史,可是因為有罪被殺,馮皇後也沒入宮中。拓跋燾的左昭儀就是馮皇後的姑姑,左昭儀很有女性美德,她對幼年時期的馮皇後撫養教導。所以,十四歲時,馮皇後被選為貴人,有左昭儀的功勞。馮氏一家身為漢人,女子們也識字讀熟,懂得大道理。因為身為皇室,更是熟悉宮廷當中的規則,這為馮氏日後輔政提供了基礎。當時,小皇帝拓跋弘年僅十二歲,馮氏貴為皇太後自然可以獨掌大權,然而當時有一位大臣大權在握,囂張跋扈、濫殺無辜,他就是乙渾。
和平六年(公元465年),太子拓跋弘繼承帝位,下令大赦,尊皇後馮氏為皇太後。朝廷大權都握在侍中、車騎大將軍乙渾手裏,乙渾在朝野內大殺異己。他假傳聖旨,在禁中殺害了尚書楊保年、平陽公賈愛仁、南陽公張天度。此時,侍中、司徒、平原王陸麗正因病正在代郡溫泉療養,乙渾就派司衛監穆多侯,前去征召他回京。穆多侯對陸麗說:“乙渾已有叛心,如今,先帝剛剛駕崩,您又素來德高望重,肯定會被奸臣所忌恨。所以,您還是暫時留在這裏,待朝廷安定下來再回去也不遲。”陸麗說:“哪有君主死了,而計較自己的得失不去奔喪的人?”說完,就騎馬趕往平城。乙渾的所作所為大多不合法製,陸麗多次和他爭辯,結果乙渾果然殺了陸麗和穆多侯。殿中尚書順陽公拓跋鬱,計劃誅殺乙渾,可是事情泄露,乙渾把他殺了。
七月,北魏朝廷升乙渾為丞相,朝廷事無大小均歸他處理。
由於乙渾獨斷專行,許多人被他殺害。天安元年(公元466年),二月,侍中拓跋丕控告乙渾謀反,馮太後下令逮捕乙渾,把他斬首,馮太後開始第一次臨朝聽政,代替皇帝行使職權。她把中書令高允、中書侍郎高閭及安遠將軍賈秀引進中樞機構,共同參與朝政。
在史書中查詢不到乙渾太多的記錄,更是查不到馮太後是如何逮捕乙渾。雖然拓跋濬時期恢複了史官之職,可是崔浩之案影響太大,當時的史官們把曆史中的很多疑問留給了世人,實在是一種遺憾。雖然我們無法得知某些事情的真相,但是我們可以看得出馮太後的政治手腕多麼強硬。
天安二年(公元467年),拓跋弘的李夫人生下皇子拓跋宏,馮太後親自扶養太子拓跋宏,不久,把國家政事重新交還給北魏國主拓跋弘。拓跋弘開始親自處理國事,治理國家,他獎罰嚴明,提拔清廉有操守的人,罷黜貪官汙吏。
拓跋弘即位後,北魏開始在每個郡設立學校,設置博士、助教、學生,大力重視教育。當時北魏連年大旱饑荒,再加上與劉宋的戰爭(劉彧上台之後,劉宋失掉淮北四州),崤山以東人民的賦役非常沉重。拓跋弘命令根據人民的貧富分為三等,作為征收賦稅的標準,每等再分三級,上三級運到平城,中三級運到其他各州,下三級則運到本州州府。另外,北魏舊製度中,除正常的田賦之外,還有十五種雜稅,這一年拓跋弘將其全部廢除,從此人民的生活稍稍可以自給了。
當時,北魏的文武百官沒有俸祿,很少有人能保持清正廉潔。在未統一北方之前,北魏對外戰爭不斷,每次戰爭結束,將領們都能收獲頗豐。然而北魏統一北方之後,將領們的收入無法從戰爭中獲取,所以受賄、搜刮民脂民膏就成了斂財的主要手段。
拓跋弘下詔嚴加處理受賄人員,如果有人揭發尚書以下官員犯罪,則免除被揭發官員的職位,由揭發人接任。可是該辦法會使有些人製造事端,經人勸阻之後,該條辦法便沒有執行。這也可以看得出,當時北魏朝廷貪汙現象有多麼嚴重,所以皇帝才會急於尋求辦法解決。
對內整治之後,魏軍又大勝侵犯邊境的柔然。北魏軍乘勝追擊,殺了五萬人,受降一萬多人,繳獲戰馬、武器數不勝數。
拓跋弘即位後,內有改革、外有大勝,像極了他父親拓跋濬在位時的情況。可是隨著對政務處理的越發熟練,經曆的越來越多,拓跋弘也從一名孩子成長為一名青年。他的一癖好讓人想起了當年的苻堅大帝,他有一男寵名叫萬安國,萬安國聰明機敏,容貌姣好,拓跋弘與他同睡同起,並為其建立了私宅,賞賜數以萬計,更是越級授予大司馬、大將軍。
不僅拓跋弘有男寵,馮太後也有男寵。馮太後二十五歲時便成了寡婦,不免的耐不住寂寞,李順的兒子李奕長相俊美,多才多藝,甚得馮太後之心,他經常入宮侍寢,拓跋弘得知後十分憤怒。而一次貪汙事件,使得拓跋弘與馮太後之間的矛盾變得無法調解。
當時,相州刺史李訢,接受經商的賄賂,被人告發,李順的大兒子尚書李敷與其關係密切,李敷經常袒護他。而這次,有人勸李敷上奏皇帝(為李訢求情),李敷沒有答應。拓跋弘將李訢打入大牢,當時李敷兄弟已經被拓跋弘疏遠,負責本案的官吏委婉地告訴李訢,皇上嫌棄李敷兄弟,如果告發他們,便可以保全自己。
李訢知道後非常不願意這麼做,告發行為是非常不道德的,而且他也不知道李敷兄弟身犯何事。他的女婿裴攸心生一計,說:“您為什麼要為他而死?李敷兄弟的過失一定有人知道。有個叫馮闡的人,與李家有仇,隻要把馮闡的弟弟叫來,一問便知。”李訢聽從了,於是出賣了李敷,羅列了其二十多條不為人知的罪行,拓跋弘大怒。
恰好當時有一名叫範標的人狀告李敷家族的違法事跡,皇興四年(公元470年),李敷兄弟被殺。拓跋弘下詔列舉李訢貪贓枉法的罪狀,罪當處死。但是因其揭發李敷兄弟,所以死罪得免。隻將李訢抽打一百鞭,削去頭發,發配去服勞役。
李奕兄弟及黨羽被問斬,由於證據確鑿,馮太後也無法營救,於是懷恨在心。《北史》記載:“顯祖因事誅之,太後不得意。”不久後,拓跋弘又把李訢重新起用,更是讓太後憤怒。
雖然李氏兄弟被殺,可是李訢與範標的故事還沒有結束。後來李訢任徐州刺史,範標擔任盧奴縣令,李訢很是寵信他。李訢的弟弟勸告他說:“範標一向看人下菜,貪財奸詐、無視道德,趁早和他斷絕來往,免得日後後悔!”但是李訢沒有聽從,反而把很多秘密告訴給了範標。
尚書趙黑與李訢都是拓跋弘的心腹,二人曾同時任吏部尚書。李訢曾任用心腹擔任刺史,趙黑向拓跋弘報告了此事,所以二人產生了矛盾。後來,李訢報複,檢舉了趙黑曾經貪贓枉法的事情。趙黑被貶為門衛,他對李訢恨之入骨,餐食無味、夜不能寐。一年後,趙黑再次任侍中、尚書左仆射,兼任吏部。
拓跋弘死後,趙黑成為了馮太後的一黨。他知道李訢的往事,所以向馮太後密告,李訢被外放任徐州刺史。範標在告發李敷兄弟時嚐到了甜頭,所以這次又在馮太後麵前誣告李訢謀反。馮太後把李訢召回平城審問,李訢不承認。馮太後命範標當麵作證,李訢對範標說:“你誣告我,我還能說什麼!然而,你受我如此重的恩惠,怎麼能忍心下此毒手?”範標說:“我受你的恩惠,怎比得上你受李敷的恩惠多?你忍心對李敷下毒手,我為什麼不能忍心對你。”李歎息說:“我不聽弟弟的話,真是後悔莫及。”趙黑又從中增加罪名,李訢與兒子們被殺。而趙黑從此之後,吃得香、睡得好。
就在李敷兄弟被殺一年之後,皇興五年(公元471年),八月,正值壯年的拓跋弘突然將皇位禪讓給了五歲的太子拓跋宏。
因為拓跋弘一直以來非常崇尚佛教、道教,他喜歡和眾人談論玄學,對世俗的榮華富貴看得比較淡泊,並且常有出家修行的打算,在做了幾年皇帝後就已經有所厭倦。起初,拓跋弘因為太子年幼,所以打算把皇位禪讓給聲譽較高的叔父拓跋子推。
當時,太尉源賀駐防在漠南,拓跋弘迅速傳召他回京。源賀抵達時,朝廷正在舉行會議,沒有一個人敢先發言。拓跋子推的弟弟任城王拓跋雲說:“陛下若一定要放棄塵世上的俗務,那麼皇太子理應繼承大統。如果把朝廷授予旁支,恐怕不是祖先的本意,需要格外謹慎。”源賀說:“陛下現今打算禪位給皇叔,我深恐擾亂了祭祀的順序,後世將譏諷我們,請皇上三思任城王之言。”東陽公拓跋丕等說:“皇太子雖然聰慧,但年齡實在太小,而陛下正當壯年,剛開始主持朝政,為何隻顧獨善其身,不把天下放在心上?如果那樣的話,宗廟將怎麼辦,億萬人民將怎麼辦!”尚書陸馛說:“陛下若舍棄太子,傳位親王,我寧可在金鑾殿上自刎,也不敢奉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