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北侯這話的內容實際上已經表達了自己的立場,是偏向新皇這邊的了。

來訪的大臣們臉上神色都不好看,不過鎮北侯有把邵奕那句‘這個天下到底是誰家的天下’也轉述過,這些文人們心裏不管怎麽想,也不可能再表達對新皇旨意的抗拒。

隻是嘴裏依舊在叨叨著‘天不眷顧我大邵’‘何時大邵才能再出明主’‘愧對大邵歷代先帝,未能引導好陛下’一類的話。

鎮北侯看著這些文臣們一臉慘相,相互安慰著,說實話……心裏還是挺舒服的。

這些文人們沒少給他們武將找事情,打仗勝利了就是好大喜功功高蓋主,打輸了那就是無能平白消耗國家資源,應該從重處置,有的時候打仗這事少不了事急從權的情況,處理完回頭還要吃一堆彈劾。

理智上鎮北侯知道這是文臣們的職責,文武相互起到監管督察作用,感情上不可避免的就是——

看這些人倒黴還挺開心的。

等這些文臣們勉強接受了這個現實後,鎮北侯才對著吏部大臣把要貴女們接任的事情轉述了下,看著吏部大臣整個發青的臉,鎮北侯補充說道:“不過這事陛下也沒有說死,還是有商量餘地的,畢竟調遣到外地的隻有十六位,而包括宮內的三名妃嬪在內的貴女應該超過二十位……”

“……怎可讓女子上朝與我等同殿為臣!”吏部大臣眼前發黑,聲音都在顫抖。

“老夫也是如此對陛下說的。”被打斷話語的鎮北侯並不生氣,緩緩說道,“隻是陛下說那推薦這些貴女的朝臣們就是欺君罔上,要一起外放的時候,笑容十分愉悅。”

“陛下實質上並不在乎什麽女子是否為官,而是諸位大人們太過耿直惹惱了陛下,所以要給諸位大人一些教訓。”說完鎮北侯歎了口氣,“若是諸位同僚們依舊不肯退讓,隻怕陛下不會善罷甘休,請諸位為我大邵江山社稷考慮。”

“先皇已經去世了,現今陛下和幾位先帝並不相似,顯然陛下並不在乎名聲什麽的,陛下畢竟是天子,也不過剛及冠,正是意氣用事的時候,不若先退一步……”

“以後的事,諸位大人慢慢引導就是。”

邵家以前的皇帝幾乎都愛名聲,或者說皇帝這個職位已經是人間權力和財力巔峰了,除了名聲之外已經沒有什麽別的追求。而邵家先前因為多次近親通婚(表親),不可避免後來的皇帝都有些祖傳後遺症,也就是大眾對邵家皇帝的普遍印象——

偏執、多疑、短命。

而偏執的人和他說繞圈子的話,他們是聽不進去的,這也就是現在留在朝堂上的這些文人們對邵奕這位皇帝這麽直接這麽剛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