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京都府尹慌慌張張從府衙裏出來,葉共謙和身後的書生們齊齊將手中厚厚一疊狀紙高高舉過頭頂,數十人齊聲喊道:“請府尹大人接訟!”

“接訟!”後頭一批批貧民們齊聲喊道。

“接訟!!!”

萬餘人的聲音迎麵而來,京都府尹都忍不住在這樣威勢下後退了一步,下意識服從性伸手從葉共謙手上接過那厚厚的訴狀,看到最上麵訴狀上寫的被訴人名字,京都府尹頓時黑了半張臉。

而葉共謙並不關心京都府尹現在臉色怎麽樣,反正京都府尹隻要接過去,那麽現在就由不得他不答應了。

果然如同他們希望中最好的情況一樣,這時候的官員們關注度都還在之前謀反那事情上,並沒有從那自顧不暇的狀態中出來,他們打了京都府尹一個措手不及。

其實這個擊鼓時間並不是最好的時候。

在葉共謙的想法之中,最好的時間點其實是那些被貶謫去外地文臣們主心骨級別的官員一走,他就過來擊鼓。

這個時間正是上麵一部分世家權貴們最虛弱的時候,按照他和其他書生們做出來的分析,上麵那些權貴們也並不是完全都是鐵板一塊,這種時候另外那一批權貴們肯定會伺機而動,趁著對方虛弱的時候拿取利益。

簡單說就是狗咬狗。

這種時候他們擊鼓鳴冤的話,是成功性最大的。

然而這批高官們因為難以置信自己身邊的那幾位朝臣甚至是好友會做出這樣的事,覺得顏麵丟盡沒有臉在京都多留,比葉共謙他們預想中早很多離開。

以及記錄那些冤屈核查這些冤屈的真實性這個工作量,也比葉共謙這些書生們想象中工作量要大。

葉共謙是記住邵奕說的那個內容——京都人口逾百萬,可團結拉攏的人約莫有四十萬人。

可這四十萬人也並不是人人都有冤要鳴,如同邵奕最開始出宮時候聊天的那個攤主一樣,這其中安貧樂道、對世道沒有太多不滿的普通民眾還是絕大多數。

所以最開始這些書生們並沒有覺得他們要做的事情有多龐大。

於是書生們計劃的區域先後工作了一天,整個傻眼了。

快的用了四天,慢的在其他人的幫助下也花了七天,而後還有各種確認工作,是否其中有人說謊或者誇大事實,以及……有些貧民真的快要死了,如果沒看見的情況下書生們是可以無動於衷的,這個世道本就是無時無刻不在死人,但若是在他們麵前,也是會去想辦法弄些吃食讓他們活下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