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生們見邵奕態度堅決,也就沒有再對邵奕這捐贈的行為再多勸說什麽。隻是邵奕這要求公開帳冊這點上也存在一個問題。

“公開帳務自然是再好不過的了,可這些鄉親們不識數要怎麽辦。”這話是葉共謙說的,他是親身教導過這些貧民們識字的。

為了生計這些貧民們學的很認真,但是他努力教了這麽久,也隻教他們記數,即便如此真的學會的人並不多。若是真那麽好學,當初邵奕和葉共謙初遇的時候,就不會隻有那麽一點貧民在這院子裏習字了。

周遭那些找不到工作的貧民們不知道習字好嗎?他們是之前就有來學過,然後無奈放棄的。

邵奕對葉共謙這話也沒啥意外,因為這個時代的字讓他認他是都認得,讓他直接寫,他肯定寫不出來一個不缺少筆畫的字出來。

簡筆字真的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文化學習工作的推進。

但推行簡筆字在這樣一個完全由權貴把持的學習路徑,寒門書生都沒有機會往上走的時候,提簡筆字完全沒有意義,更何況現在這些貧民們需要的也並不是簡筆字。

他們現在所需要的也就是會記數會算數就行。

這沒有什麽比阿拉伯數字更好的了。

“這很簡單,隻是識數的話,用圖案來代替就好。”邵奕要來了筆和紙,讓葉共謙在上麵寫出來一到十這幾個數出來,然後邵奕在這些數旁邊標上了數字,並且還在這些數字上畫出來了對應數量的數線。

完事了,邵奕還在另一頁紙上寫了九九乘法表以及加減乘除的算數公式。

全部書寫完畢,邵奕便對著這群書生們開始了最基礎的數學教學工作。這並沒有什麽難度,畢竟這些他們書生們也都學過,雖說他們讀書還是重文,但從國子監裏設有算部就可以知道,數學還是必學的科目的,隻是他們需要重新認識一下對應數字及符號代表的意思而已。

而九九乘法表原形也是戰國時就有的《九九乘法歌訣》,不過演化成為表格之後看起來更加直觀,他們對照數字後就沒有什麽不理解的。

整個教學工作隻有在數學公式上多花了一些時間。

這個時候他們用的算數方法是算盤和算籌這樣有實物的,這並沒有什麽不好的,畢竟未來算盤也都能打出來蘑菇蛋來。但這種若是要教導貧民們的成本就有些高,倒不如用算式直接在地上用手劃一劃就行。

這些基礎的內容前後邵奕大概花費了半小時的時間,也就讓這些書生們全都掌握了,於是果斷拍板決定:“那麽以後協同會入帳就按照這樣的圖案來記數。”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