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都知道這批貨物對京都城的重要性,運送這個物資的人幾乎除了睡覺時間之外都是在趕路,吃飯都是在路上拿餅解決,天沒有黑到看不清楚的情況,都會繼續往前走,一蒙蒙亮就飛速起來趕路,比以往運輸時間少了整整三天就來到了京都城。

這些護送過來的人到達京都城後還以為會看到很多慘烈的景象,結果就瞧見了官道兩邊穿著明顯是官兵打扮的家夥們熱火朝天地在……修路修橋?

而周圍百姓們送水的送水,幫忙遞東西的遞東西,對著這些過去瞧見就嚇得拔腿就跑的官兵們有說有笑地說著話。

悲慘的場景沒見著,倒是前所未聞的魔幻景象是給見著了,護送人員進京都城大門的時候覺得自己腳步都是飄著的。

而協同會裏沒有去過津東碼頭那邊的人,感受到手裏棉花帶來的溫暖,也一樣覺得魔幻極了。

協同會的人立即就安排把運送過來的這些棉花和布匹縫製成褥子,而後把消息放出去,讓有需求的協同會成員按照一戶一條褥子的限額進行購買。

這些棉花和製品都不會是免費的,畢竟這東西協同會也是付出了金錢代價才送到這裏,並不是無本的事物。即便是津東碼頭那邊第一批有新衣服褥子的成員,也是花費了金錢購買的,隻不過定價上協同會這邊是幾乎以成本來弄的,完全沒有談什麽利潤。

這種生活基本需求的東西,協同會還是堅持是讓大家不必付出多少代價,就能夠擁有的。

京都城內外的大家夥也不知道協同會喊著一戶一條的棉花褥子是個什麽東西,一條兩百文錢說貴不貴說便宜也絕對稱不上便宜,反正他們素日裏蓋得草褥子算成本也就十幾文錢。

這事協同會裏頭的人也知道,所以他們還以為第一批願意來掏錢的並不會很多,結果第二天大門一打開,人潮湧動,整個巷子裏都擠滿了帶錢來的百姓們。

——甚至其中還有一些不是協同會成員的人,都滿臉焦急地提著錢過來。

他們當然不是知道棉花褥子有多好,這個價格能獲得這麽厚實保暖的褥子是血賺,這些人純粹就是以為協同會出事情了,需要錢,所以他們就帶來了。

過去協同會除了新入會的讓交幾文錢意思意思,其他時候可從來沒有對外麵要過錢。

現在突然張口,他們就很害怕協同會這是要倒閉了,所以慌裏慌張地把這段時間過好日子之後辛苦攢下來的錢全都帶了過來。

了解到情況後賣棉花褥子的人不知道應該做出什麽樣的表情,隻得讓這些人排隊按照一戶一條的方案購買。

原本在協同會的預案之中,他們擔心的是成員們看到這好事,一戶偷摸買了幾條回去這樣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