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過關(2 / 3)

王鎮瑜後背一陣冷汗,依阿滿之言,慌忙站起來,一臉緊張,委屈又焦急的回道:“竟有此等巧事!這該如何是好,現今連康王兄也是疑滿與此事有關?更莫說旁人了!眾王兄王弟皆不喜滿,他們必在泰王一事上硬拉攀扯,屆時豈不是百口莫辯!滿向來獨來獨往,又是醉酒,確實未見過泰王,亦未聽到過舞姬和泰王聲音。對了,滿有遇到過巡衛和戎仆,也不知是否能證滿的清白!”

康王目不轉睛的一直看著王鎮瑜,見他慌亂焦慮的模樣,加之他以往遇事能躲就躲,萬般退讓的性子,以及他的身板絕非泰王對手,就算能弄死泰王也斷然不可能搬動屍體丟入井中,對先前心中的猜想也有些動搖了:“王弟勿要緊張,隻怨此事重大,太子為表清白,已稟了父王,定會徹查。王弟離席時間與泰王相近,又帶走了嫌疑頗多的舞姬,諸多巧合,本王不得不稍加試探,也是想為王弟洗脫嫌疑,勿怪才好。況且即便本王不問,也必會有人問,旁人可不會如本王這般稍稍試探,定會欺你哄你詐你。

本王素來了解王弟性子,斷不敢殺人,更莫說弑兄了。太子府上那名看到泰王在追逐舞姬的奴仆,卻又未能看清舞姬麵容,後細審樂班眾姬,卻有3人俱稱在舞畢後,被泰王追趕調戲,恰都在那奴仆所能見到的區域內!泰王這色胚,不論失足落井還是被人刺殺,可害苦了太子這個東家,還引得眾兄弟彼此猜忌,真不是東西!”

“真是要被康王兄嚇死了!幸得今日過府商議嵐雪姬之事,否則尚不知泰王出事,更不知險被扯入其中!康王兄可得教教滿,如何避開這無妄之災!”

“勿慌!泰王一向荒唐,且又與勃王走得太近,其死,對太子自是好事,王弟即使再不關注朝堂,也應能明白此中道理。現泰王死於太子府上,太子才不得不查其死因以避嫌,隻要父王不深究便無事。本王會代王弟修書一封,述你酒醒後恐慌,托本王轉告嵐雪姬乃是被你帶走收入內室,與泰王一事無關。太子雖有不喜,但知你年少熱血,至多責罵兩句便會揭過。”

慶國的原太子早年病死,僅與侍婢有一子,依禮不可立,二皇子便成了當今太子。康王提到的“勃王”便是慶王第三子,因常年領軍出征,頗有戰功,在軍中很得人心,加之慶王年輕時亦是效命軍中,征伐無數,自是對勃王另眼相看,使其隱隱自成一派,泰王便是勃王的死忠粉之一。

勃王得勢後,便一直瞧不上太子,自覺有機會爭上一爭。現在泰王死在太子府,雖讓勃王失了一臂,但如果處理不好,自然也是勃王一派攻訐太子的大好機會。

“如此便有勞康王兄了!”既然康王主動提出願幫忙解釋,說明康王這關算是過了,王鎮瑜長舒一口氣:“真心待滿的唯有康王兄一人!滿無以為報,想與康王兄立一贈奴契,若滿身死,所有奴仆皆歸康王兄,可否?”

“王弟何故說此不吉之言!本王母上與王弟母上一般出身,王弟自小到大所受遭遇,本王亦經曆過,見王弟頗有同病相憐之感!本王待王弟以真心,何需回報!”

“知康王兄仁厚,素來視滿如親弟。隻是此次醉酒做出荒唐之舉,還險些扯上命案,康王兄仍願護佑,心中不勝感激!請康王兄切莫再推辭,贈奴之舉實乃滿之心意!”

“王弟如此之言,本王再推辭,倒顯得生份了!允了,此便立契,若王弟不幸,信華宮一眾奴仆,本王必善待之!”康王也是豪爽之人,當即站起身想叫門外奴仆拿來竹簡和筆墨。

“謝康王兄成全!此是契簡,請康王兄收下!”王鎮瑜從懷裏摸出早已寫好的贈奴契,躬腰雙手遞向康王。

“原來早有準備,料定本王會同意?本王方才的一番做作之舉倒讓王弟見笑了!”康王笑著接過契簡,“謝過王弟厚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