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啟程(2 / 3)

在後世從未發現過前慶時期的樓船圖紙或殘骸,都是依後朝的一些傳聞記載進行想像中的複原,此刻王鎮瑜現在見到實物,自然心裏激動,隻想快點登上去一瞧究竟,便對霍迎旗道:“霍衛官且去忙吧,本王自行登船,四處瞧瞧。待會兒盛王叔到了,有勞知會一聲!”

負責護送王鎮瑜的是慶王的十三皇弟,盛王褚檀禧,就連阿滿都聽過許多坊間傳言,此前閑聊時還專門提及他,是個生性膽小懦弱,慣無主見之徒,平日裏好賭愛色,常常流連煙花、賭博之地飲酒作樂,偏偏酒品賭品又皆屬下乘,時時依仗王室身份裝瘋耍賴,鬧出過幾次人命官司。但因他對慶王向來恭敬有加,又無政治野心,倒是很得慶王寵信,並未因此受罰,變得越發的肆無忌憚,視民如賤草,堪稱惡名遠揚。

“諾!頂層左間便是殿下寢艙,卑職便不打擾了。”霍迎旗說完,躬身退到一側。

王鎮瑜沿著青石小道走到樓船近前,更覺震撼,這就是妥妥的古代航母!上了船四處轉悠,看哪兒都覺得好奇和驚歎,最後登上雕梁畫棟的閣樓,來到頂層平台,憑欄而望,遠處便是王城,巍峨高大的宮殿樓閣鱗次櫛比,連綿不絕。這還是王鎮瑜第一次看到王城全貌,身處其中時並不覺其宏大雄偉,反而跳出來看,才心生敬畏,他也是第一次對“中央”這個詞有了具像的感受,又想起阿滿曾說過,這皇城對他而言,如牢獄般沉悶又壓抑,也許這就是他聽到自己主動出質時,並沒有抱怨的原因吧……

不多時,有侍衛來報,康王前來送行,已在餞亭。王鎮瑜下船和康王對坐飲茶,閑聊了片刻。最後看著康王離去的馬車,王鎮瑜心想,不會再有其他人來了,於慶國而言,他不過是微不足道的一枚棋子,不會再有人關注他的死活。

正欲回到船上之時,盛王馬車已到,一名身著華貴羔裘的富態男子下了車,雙手攏在袖中,笑吟吟的走來,身後跟著七八名私衛和幾名盛妝歌姬。王鎮瑜迎上前去,抱拳揖禮:“小侄禇麒滿見過盛王叔!”

“靖王侄毋須多禮。這天凍得慌,且登船再敘。”盛王雖然身形有些肥胖,但麵容和善,讓人心生好感。他托起王鎮瑜手臂,又轉頭對身後的私衛說:“快給靖王殿下呈個手爐暖暖!”

一名私侍奉上一個銅質鑲銀的暖手爐,盛王接過遞給王鎮瑜,笑道:“王侄雖說年輕,氣血旺盛不懼寒,但這能凍死豕犬的天氣,有個暖爐伴手終歸要舒服些!”

王鎮瑜接過暖爐,原本凍得僵麻的手溫暖了許多,連忙施禮:“謝過王叔!”

盛王笑著點點頭:“以前王侄尚在繈褓中時,本王還曾親手抱過一次,卻被尿濕衫袍,甚為狼狽。轉眼間你就長得比我還高出半頭,能為國分憂了,真是我大慶王室的少年英才呐,哎!且先登船,本王可不比王侄,受不住這寒氣!”

王鎮瑜落後半步,和盛王登上船,來到盛王的艙房落座,有仆人提前在房內燃起了炭火,溫暖如春。兩人閑聊起來,等待著開船——初見盛王,王鎮瑜怎麼也無法把他和坊間所傳的凶惡形象聯係起來,還在心裏暗想,這時代信息閉塞,誇大之詞常有,以訛傳訛之下,盛王叔也和師父一樣成了謠言的受害者。

沒過多久,外麵傳來一陣嘈雜吵鬧之聲,房內聽不太清,盛王和王鎮瑜皆有些詫異,要知這甲字碼頭四周早就清了場,更不要說船上了,斷不應該有人吵鬧滋事。疑惑間,有人來報,說有兩名假扮成船工之人,意欲混在其中登船,被揪了出來,但他們自稱是靖王殿下的家仆,霍侍衛長不敢武斷,便來問問。

王鎮瑜不由一陣懵圈,自己孤身前來,連個送行之人都沒有,這兒又哪來什麼家仆?還打扮成船工模樣?盛王見王鎮瑜的表情,向侍衛道:“本王和王侄這便出去瞧瞧,若是屑小冒充,就地斬了祭旗!”

下了閣樓,霍迎旗向二人稟了情況,王鎮瑜隻見他身後甲板上,一隊刀已出鞘的侍衛將兩個人團團圍住,卻是看不清麵容,便往前跨了一步。

“散出一條通道,待靖王殿下看清來人模樣!”霍迎旗說完,便站在王鎮瑜身前一側,手握刀柄以防不測。

侍衛快速散開,王鎮瑜看出清個高那人竟然是鎰,但他旁邊那個皮膚黑黑,個頭稍矮些的削瘦男子,一手握著個圓筒,一手提了個蒙著黑布的物件,卻不認得。

鎰見到王鎮瑜,還不等他說話,便從背上解下一個包袱捧在雙手上,高聲道:“殿下方才走得匆忙,遺下少許行李。這是娘連日熬夜不眠,親手所裁殿下慣穿的衣袍屩屐,青的手中是爹特地從信華宮中所掘的故土和花種。爹娘自覺年老體衰不敢給殿下添擾,便留在府中打理,靜待殿下平安歸慶。

特命我二人代為追隨殿下赴嵐,以顧周全,請殿下成全!”

信華宮裏的眾人自從知道王鎮瑜將要入嵐為質後,便再也沒有提過此事,想不到李大娘和馮管家都用自己的方式默默的表達著對他的關愛,這令王鎮瑜心中暖意流動,眼眶竟有些濕了。但當初決定要孤身入嵐,就是不想他們隨自己赴險,此刻在人前,也不便多說,隻得佯怒道:“父王已為本王安排了隨員奴仆,哪容你二人擅作主張!留下所攜之物,速速回府!”

未等二人發聲,那被黑布蒙著的物件裏傳出清晰的“呸!呸!”兩聲——眾人都看向那黑布所蒙之物,王鎮瑜頓時明了,原來阿呸也在,那黑瘦男子定是青鳶無疑了!以前看電視劇還嘲笑那麼明顯的女扮男裝居然不會被認出來,現在看來確實是低估了古人的易容化妝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