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雲南普洱茶熟茶
雲南普洱茶熟茶,經過了曆史的洗禮和時間的衝刷,從自然發酵到人造紅湯,再到人工渥堆發酵變革,從雲南、香港、廣州等茶葉先輩們的雕刻,到獲得東南亞、日本、歐洲客戶的認可和尊重,如今重回雲南,成為具有地理標誌的中國現代茶葉瑰寶。
◇一 雲南普洱茶熟茶的回歸
1973年初,雲南省茶葉公司參加廣交會,對雲南普洱茶大力宣傳。在和茶葉同行交流的過程中了解到,香港客戶需要的普洱茶,是發酵過的紅湯普洱茶,不是雲南當年生產加工的普洱茶,外觀顏色不一樣,口感也區別很大,他們就想到一定是發酵的原因。
參會的雲南省茶葉公司的工作人員看到廣東普洱茶,得知是廣東自己發酵做的,就對廣東普洱茶做了一些了解,但由於技術保密,工作人員隻了解到一些皮毛。
會議結束,參會人員從廣州回到雲南,因為雲南省茶葉公司在廣交會上進行了宣傳,所以收到了一份從香港發來的普洱茶訂單。下訂單的香港商人提出,他們需要的普洱茶是具有“紅湯”特色的普洱茶,並且還提供了一份樣品,這個樣品,就是廣東發酵普洱茶。經過工作人員認真研究,樣品確實是已經發酵過的普洱茶。
雲南省茶葉公司在當時是沒有生產過這樣的普洱茶的,公司領導考慮良久後,決定召開會議,商
量如何應對這個訂單。
會議討論決定,立即派人去樣品的生產地(也就是廣州)去學習紅湯茶的加工工藝,再回雲南自己生產加工,從而完成這個訂單。
會議研究決定,由昆明茶廠吳啟英和猛海茶廠鄒炳良為技術骨幹的7人小組,前往廣州學習發酵技術。他們在廣東茶葉公司的幫助下,基本掌握了廣東普洱茶的發酵技術。學習小組回雲南後,按照廣州的發酵工藝,開始在昆明茶廠進行大規模渥堆發酵實驗,但是幾次都以失敗而告終。
技術骨幹們經過認真研究後才發現,主要問題出在水的溫度方麵,廣州發酵時是用熱水噴灑的。而廣州空氣本身就更濕潤,溫度還比昆明高,普洱茶在廣東的發酵條件,昆明是不具備的。
技術人員找到失敗的原因後,聽聞沒有去廣州的陳老先生自己研究發酵成功了一批熟茶。陳老先生用冷水噴灑,並且利用覆蓋來提高濕度和溫度來發酵普洱茶。於是,大夥兒將陳老先生發酵的普洱茶拿來品鑒,和香港商人送來的樣品,相似度極高。於是,技術人員采用同樣的方法,經過努力,雲南省茶葉公司也生產出屬於雲南的第一批普洱茶熟茶。並且將陳老先生發酵的熟茶和雲南公司渥堆發酵的熟茶拚配在一起,交付了訂單,得到了香港商人的認可。
這批熟茶成為雲南省茶葉公司首批按照紅湯茶要求生產的
普洱熟茶。於是,1973年這一年被普洱茶界認定為工業化生產雲南普洱茶熟茶的元年。
陳老先生會做渥堆發酵普洱茶,是有原因的。原來,陳老先生在20世紀40年代就在昆明做普洱茶生意。他當時看到有很多人去昆明的瑞豐茶號購買普洱茶,還都是居住在昆明的廣州人,他覺得有些蹊蹺,便前往查看,發現瑞豐茶號的普洱茶,茶湯色澤紅豔,味道和自己銷售的普洱茶不一樣,沒有了苦澀味道。於是,他請教瑞豐號的馬老板。在知道是渥堆發酵的原因後,他自己開始做渥堆發酵實驗,並加工生成了一些湯色紅豔的普洱茶。不過那個時候的渥堆發酵,是以調整口感為目的,主要是去掉茶葉的苦澀味道,屬於輕發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