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 熟茶的幹倉和濕倉以及輕發酵(1 / 1)

◇十 熟茶的幹倉和濕倉以及輕發酵

熟茶的幹倉,是指在幹燥、通風、濕度小的倉庫環境裏存放的熟茶。一般幹倉儲存屬於自然陳化的一個過程,這樣的存放,保存了普洱茶的原本品質。

對於幹倉存儲的茶葉的甄別有下列一些方法:

1)從外觀上辨別,幹倉茶葉的條索比較結實,顏色鮮活潤澤,茶葉平麵具有光澤,能夠感覺到茶葉的活力感。

2)從氣味上辨別,幹倉茶葉有一股茶葉的木質陳香味。

3)從湯色上辨別,幹倉茶葉的湯色是栗色到深栗色,品飲茶湯,依然有些有苦澀味,但是湯色透亮。

4)從葉底上辨別,幹倉茶葉的葉底是栗黃色至深果色,質地活性柔軟,茶葉有彈性。

5)從茶葉餅的整體上辨別,幹倉茶葉的餅,邊緣因濕氣接觸相對餅中間位置較多而顯得較鬆散,但也因為濕氣與壓力,餅的中間位置比較硬。

濕倉存放的熟茶,指放置於空氣濕度較大、高溫潮濕(如沿海濕熱地區)或陰涼潮濕(如地下室、地窖、防空洞等)的倉庫裏完成陳化或者再發酵的熟茶。

濕倉是潮濕、濕潤的意思,不是熟茶的發酵工藝,而是後期倉儲保管的環境。雖然存儲也能形成茶葉的後發酵,可以促進熟茶的快速陳化,但是這對於熟茶就沒有必要了。

濕倉熟茶的條索鬆脫,顏色暗淡,粗糙黑綠且茶葉表麵有時候會因為濕倉過度在

夾層裏留有綠黴或灰黴。

濕倉普洱茶的葉底,會顯暗紅色或是偏黑色。濕倉的熟茶葉底,質地明顯比較幹硬。

熟茶在濕倉下的後陳化,其實是黴變陳化熟茶。市場上也有濕倉的熟茶,但是,都是發酵度比較輕的熟茶,而後再加以濕倉來陳化,品飲時茶湯的口感比較發酵度適中的熟茶,更有一番自己的特色。

同款熟茶,長時間儲放在濕熱環境,茶品的轉化速度以及轉化方向,形成了獨特的品質特點,與幹倉環境儲放形成鮮明的對比,品質口感完全不同。

濕倉存儲的熟茶,顏色上也是呈暗褐色或黑色,但是未經過烘焙的濕倉,茶湯色渾濁,有點像泥漿水,但也會成紅濃。濕倉存放的熟茶,在掛杯香、湯香上表現較為低沉,且在香型上,相對於幹倉普洱茶較為單一,部分濕倉茶由於退倉時間不夠,會產生較悶的倉味。濕倉存放的熟茶,在香氣上體驗很弱,有時候會沒有香氣,雖然湯質還可以,但都有一股倉黴味。

這裏說一些關於普洱熟茶的存放建議。

1.避免汙染

存放熟茶的環境一定不能有汙染。汙染,是儲藏任何茶葉都非常忌諱的。由於熟茶含有萜烯類化合物和高分子棕櫚酸,能夠很快吸收其他物質的氣味,從而掩蓋或者改變茶葉本身的氣味。所以,家庭儲藏普洱茶,應該嚴格防止油煙、化妝品、藥物等常見氣味的汙染。

2.存放要避免高溫

熟茶的存放溫度不宜過高,溫度過高會使熟茶水分流失過度而導致口感上失去潤滑。熟茶的木質會碳化得比較快,從而導致有益成分過早流失。

3.存放要避免濕氣

熟茶是一個多孔的疏鬆體,很多物質是親水化合物,存放環境的濕度過大,茶葉容易吸收濕氣還潮。潮濕就會加快變質,滋生微生物後還會黴變。

4.避光線

熟茶中的植物色素和脂類物質容易發生光化學反應,產生日曬味、陳味,熟茶對光比較敏感,陽光直接照射就會變色,所以需要避光貯藏。

最後說說熟茶的輕發酵。輕發酵源於港粵地區的發水發酵,發水發酵追根溯源則是紅湯普洱。傳統的普洱茶發酵方式不是渥堆發酵,主要由兩種工藝組成:濕水發茶和緊壓茶餅發汗。

輕度發酵在近年有些流行。它不像傳統渥堆發酵那樣,需要大量的曬青毛茶原料才能進行發酵,隻需要小堆發酵就可實現。

輕發酵可以加速茶葉中物質能量的釋放,產生一定程度的外分解活動,因而加速茶葉的變化,就像紅化現象。

輕發酵的茶,葉底會有軟爛葉或黑硬葉。有茶商鼓吹熟茶因為經過完整的渥堆發酵,因此不具備後發酵陳化的條件,而輕發酵卻可以越陳越香。其實不然,經常喝茶的人都知道經過陳化的熟茶,比新茶更有品飲價值。發酵的初衷,是為了讓普洱

茶生茶加速轉化以及加快後發酵的進程,能夠盡快體驗到普洱茶老茶的厚、滑、甜、香以及韻味。所以市場上很多輕度發酵的熟茶,大多是出於這個目的,既想體會熟普的順滑和醇厚,又想兼具生茶的層次感和刺激性。

輕發酵的優點是提升了葉底的活性度,回甘有增加,同時在某種意義上說,延長了熟茶的生命周期,能迅速提高回甘生津的強度,後期轉化會保留一些更具個性化的滋味和香氣。但這是個技術活,掌握不好,缺點也是致命的,苦澀味明顯,略帶雜味,陳香不夠純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