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慨一番後,終於恢複常態,才開始注意信的內容。這原來是份請帖,下星期玉姿過十八歲生日,她父親宴請所有賓客,還要當眾宣布一件大事。信中反複強調這一大事的重要性,甚是神秘,而我作為玉姿的朋友也有幸受到邀請,我再一看舉辦宴會的地址是在海上,一艘遊輪上,屬她父親所有。
看到這地方我已決定去了,反正下星期我們就考完試放假了,別說是不上課,就算不放假繼續上課又怎麼樣。什麼大不了的事,和玉姿一比我自卑的連姓什麼都忘了,看看人家怎麼學的。
小學六年時間修完我至今還沒結束的十二年學業,又接著學鋼琴、學舞蹈、學電腦,十六歲那年這些全部達到專業水準,現在又去和她父親學經商,也已經略有建樹。
再回過頭來看看自己,同齡人,怎麼比,這難道就是天才和庸才的差距?如果我願承認自己是庸才的話。
可是話又說回來,就算她有條件可以不隨大眾一步步走,自己另辟蹊徑走捷徑——不,不是捷徑,應該說是高速公路。
就算她不走人來人往的安全大道,直接走上高速公路,可以與眾不同了,她也用不著這樣。我就不明白,學這麼多幹嘛,有多少用處?又有多少樂趣可言?學無止境也不是這麼個學法吧!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樣樣通、門門精,‘全麵發展‘隻不過是口號而已,結果肯定是‘全麵平庸‘。這是名言,眾人皆知,不勞我多說。
表現太出色了有時並不是一件好事,一旦給人的感覺太完美了,別人就隻會用挑剔的眼光來看你,你的出色也就成了理所當然,而你稍微的一點失誤都會讓人無法忍受。像我們這樣一直都平庸的人,偶而表現好一下,會受到欣賞和表揚,偶爾失誤一下,別人也會原諒你。所以還是保持中庸之道比較好。(阿Q式的自我安慰我也是會的!)
‘把我們沒做到或無能力做到的事情說成是我們不願做或不屑做的事情,是我們欺瞞自己和別人的一種慣伎。‘這話真是精辟!由此可見,出色是出色者最大的缺點,平庸是平庸者最好的借口!唉!做人難!做出色的人更難!
胡思亂想了半天,才突然發覺,自已什麼時候學會了像哲學家一樣的思考。雖然這隻不過是憤世嫉俗的牢騷而已,但這可是好兆頭,進入氛圍的思考是作家創作的源泉,我現在僅要進入氛圍就行了。我看到了一顆文壇巨星冉冉升起。
議論了半天,實在沒什麼意義,不過是羨慕而已,絕不是嫉妒。因為我知道,在你獲得的同時,你也在失去,她或許是獲得了我們沒有的一些本領,但是她也失去了我們有的清閑、樂趣以及別的一些東西。所以我實在沒有嫉妒的必要,個人有個人的活法,每個人都是與眾不同的,永遠不會重複。單獨並不代表孤獨,相同才是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