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展——藝術家的童年計劃(1 / 2)

主題展——藝術家的童年計劃

對於iSTART兒童藝術節而言,主題展是其中最為重要的內容之一,擔負著每一年策展研究與藝術家創造的重任。曆屆主題的內容涵蓋了童年的曆史研究、童年文化的反思、兒童與成人邊界的問題,以及兒童引出的原生家庭問題、代際問題、社會問題,等等。例如,從2017年到2019年,iSTART連續3年主題展都在圍繞“童年的消逝”“童年療養院”“童年的秘密”話題展開,幫助參與者更持續深入地了解不同社會與文化影響下童年的問題演變,以及童年視角對反思當下的特殊意義。

與策展人建構與書寫的工作不同,主題展的內核來自富有創造力的藝術家群體。第一屆主題展我們邀請了10餘位藝術家參與作品創作,2019年增加到45位,而2020年我們邀請到了全球26位藝術家與500多位共創藝術家。但一開始,邀請藝術家並不是那麼順利。已經習慣於在當代藝術領域創作的藝術家們問我最多的問題便是:“是做作品給兒童看嗎?”我知道藝術家的擔憂,他們總是要回應自身創作的獨立性以及來自藝術界的拷問——你如何堅持做自己,而不是為了誰去創作。我說:“參與這個展覽,你需要比以往更忠於自己,甚至從童年尋找你的源頭。當然你還需做好準備接

受比藝術評論家還要嚴苛的、來自兒童的批評——如同小孩麵對‘皇帝的新裝’的‘終極拷問’。”

我由衷希望藝術家能從iSTART中有所收獲。因為在當代藝術展覽中,藝術家的現場作品收獲到的反饋往往非常有限。很多作品展覽開幕時門庭若市,展期中卻門可羅雀,更別提獲得有價值的公眾反饋了。另一方麵,藝術係統對於藝術家從業經曆以外的人生曆程並不太關心,有時候甚至會故意將藝術家塑造成一個從石頭縫裏蹦出的“孫猴子”。但事實上,藝術家和普通人一樣擁有非常多元的角色,他們可能是長不大的孩子、在家帶娃的父母、孩子們喜歡的老師……因此,麵對兒童或是童年的議題,我希望他們回到人的經驗,而不是單純以藝術家的身份去回應、去實驗。

2018年,參展藝術家徐跋騁就曾在與我分享彼此對於童年的曆史和現實的看法後,提出希望在原定動畫劇場計劃的基礎上特別繪製回應童年主題的48幅素描作品,取名“啟示”係列。他在談到自己的創作時說:“兒童的觀察是很敏感的,每個人的內心都有不同的自我,他們可以彼此對話……在遼闊的世界麵前,一個人有多謙卑,他就會有多快樂。這批‘童年療養院’主題的素描對我來說,是一種召回記憶的記錄,每天晚上畫畫的時候不覺得累,畫

後感覺像從戰場上回來,我覺得這個過程也是對成人世界的‘我’的一種心理療養。”

而在2017年,藝術家陳鏹曾向iSTART提交過一個更大膽的作品計劃——“小紅妹妹砸美術館”。作品主角原型來自藝術家的女兒陳一郎,“喜歡穿紅色服飾,在作品裏的她渾身赤紅,古靈精怪,頑皮、勇敢”。藝術家將小紅妹妹的故事創作成FLASH動畫,幾年前陸續在網絡上發表,還曾在網上與各大美術館“互動”。這些動畫短小精練,是藝術家利用iPad塗鴉畫筆日常快速繪製的,用他的話說,在“去看展覽的路上或去工作室的途中”就能完成一部幾十秒的短片。動畫主角是一個全身紅色、紮著馬辮的可愛小姑娘,用自己高強的武藝,“勵誌砸掉天下所有的美術館”。雖然“小紅妹妹”隻是象征性地在美術館的圖片之上上演各種動畫鬧劇——比如,在盧浮宮人滿為患的展廳對著蒙娜麗莎扔出了黑色的巨斧;或者在紐約古根海姆美術館(Guggenheim Museum)的中庭大廳高高躍起,向弗蘭克·勞埃德·賴特(Frank Lloyd Wright)設計的弧形牆麵噴射墨汁……但不少觀眾還是會質疑,為什麼這個小女孩要用這種方式對待美術館呢?——也許我們已經忘記自己小時候以搗亂來博取成人

注意的“愛好”了。

作者正在藝術家徐跋騁《啟示》係列繪畫作品前為觀眾講述背後的故事,第四屆iSTART兒童藝術節主題展現場,2018,圖片由麓湖·A4美術館提供

家長帶著孩子鑽進徐跋騁裝置作品中觀看藝術家創作的微觀世界,第四屆iSTART兒童藝術節主題展現場,2018,圖片由麓湖·A4美術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