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禁想起“遊擊隊女孩”#pageNote#0的著名作品,她們將黑猩猩的頭套戴在法國藝術家安格爾(Ingres)的《大浴女》頭上,製作成海報,並在畫麵右邊用大字反諷:“大都會博物館裏的女性必須是裸體嗎?”藝術家還在海報下方給出了難以反駁的數據佐證:現代藝術家中的女性不足5%,但是85%的藝術品中的裸體都是女性。“小紅妹妹”也有著“遊擊隊女孩”一樣反抗“權威”的勇氣。樂此不疲攻克美術館的小紅妹妹,更像是對抗風車的堂吉訶德、不信諸神的西西弗斯。她是一個努力撕開現實偽裝、書寫自己故事的可愛角色。
為了讓人物的形象更豐滿,陳鏹特地為小紅妹妹繪製了繪本故事:小紅妹妹曾經有不同顏色的小夥伴,但因為一種致命病毒,其他孩子相繼去世,世界豐富的顏色也隨之消失殆盡,而小紅妹妹意外得知挑戰美術館有驅逐病毒、複活同伴的奇效,於是她義無反顧地踏上學武之
路……陳鏹解釋道:“‘小紅妹妹砸美術館’這一看起來毫無邏輯的舉動……開啟了一扇不可見之門,拯救了一群善良之人。畢竟小紅妹妹是善良的。而我伴隨她永不長大。”藝術家告訴我這已經是他和女兒的第三次合作。第一次是她在媽媽肚子裏19周的時候,陳鏹第一次采錄到了女兒的心跳聲,他將女兒的心跳聲和自己的心跳聲放在一起,做了一次公開演奏。第二次是在美術館裏和女兒用一個以女兒名字命名的樂器合作表演。這是第三次合作,女兒成為“砸美術館”項目的模特,並參與了動畫原型創作。
我邀請陳鏹和他的女兒參加主題展覽,並與他們討論是否有可能突破以往動畫的展出方式,讓更多人體驗“挑戰美術館”的勇氣。藝術家最終設計了3個不同的遊戲:“小紅妹妹大戰博伊斯”“小紅妹妹挑戰蒙德裏安”,還有以第一人稱視角創作的“用1000種方法阻止小紅妹妹進入A4美術館”,我們特意製作了三角形的電視支架,將3個影像呈不同角度懸掛在美術館展廳頂部,孩子們可以席地而坐,用手柄玩樂。等待的孩子們圍坐一圈,像是在篝火邊聽著狩獵冒險故事的遠古人類。
在作品展出前,我曾詢問兒童以及他們的父母對這個作品的感想。很有意思的是,很多家長不願意親自嚐試這些遊戲,他們在不了
解作品的情況下,就開始焦慮這“會不會很暴力”。相比之下,兒童根本不會有這樣的想法,他們會在努力通關之後高興地告訴我:他終於突破所有關卡進入了A4美術館;他戰勝了一個“頭戴毛氈拿著拐杖的奇怪角色”#pageNote#1;他成為第一個在“4分33秒”#pageNote#2中跳躍高難度抽象格子遊戲的超級玩家。這些遊戲裏並沒有暴力的畫麵,而是讓孩子們在玩耍通關中進入現代藝術的曆史,與藝術家改編的大師作品對話。
孩子們在藝術家陳鏹的“用1000種方法阻止小紅妹妹進入A4美術館”互動遊戲前玩得不亦樂乎,第三屆iSTART兒童藝術節主題展現場,2017,圖片由麓湖·A4美術館提供
所以,我們需要警惕的恰恰是自己思維的惰性——我們常常認為美術館裏的東西就是美的,專家所說的是對的,藝術是隻由藝術家創造的,或者,兒童的就是幼稚的……這些標簽需要我們勇敢地撕掉!即使我們不可能在所有領域都這麼做,但在藝術世界裏可以,因為藝術的可愛之處就在於它永遠沒有絕對的權威,沒有真正永續的標準。我們應該鼓勵更年輕的人提出質疑,從新的角度檢視、尋找我們現有係統中不被察覺的漏洞。
陳鏹對我說:“你們是第一個主動邀請‘小紅妹妹’來砸的實體美術館。”我們很榮幸能有此“殊榮”。我也很
慶幸,越來越多的藝術家在積極參與iSTART項目,他們開始更新對自己、對藝術,以及對兒童的認識。他們開始用更開放的態度,邀請自己的孩子、家人,或者更多的兒童一同創作。一些藝術家甚至開始投身兒童教育領域,而他們的孩子或學生又成為iSTART的新生代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