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 iSTART兒童藝術節大事記(1 / 3)

附錄

iSTART兒童藝術節大事記

2008年

3月 A4當代藝術中心(現麓湖·A4美術館)成立。

A4成立不久,“5·12”汶川地震爆發,場館閉館整修。半年後,美術館館長孫莉帶領團隊與藝術家一同奔赴四川映秀、綿陽為受災兒童與學校開展藝術公益課堂。之後的3年中,A4在每一年堅持推出公益的兒童活動與展覽,關注特殊兒童的處境。但藝術中心主要精力還是放在當代藝術的推動上,並未將藝術實驗與兒童項目結合起來。

2011年

A4當代藝術中心確定了自身的非營利機構使命,並在當年成立A4教育中心,更為持續性地聯合藝術家、教育機構推出針對兒童、社區的長期藝術教育項目,例如,一年一度的“天生藝術家”暑期兒童項目。

7月 A4當代藝術中心首次以教育中心名義聯合藝術家、生態農業機構、景觀設計師、大學生誌願者團隊,通過幾個月的溝通準備,在不到100平方米的展廳為兒童策劃了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主題教育展覽“植物奇妙紀”(Green Day)。展覽持續了20天。

12月 A4教育中心與教育機構合作,推出了“45°兒童藝術展”,通過孩子視角的創作探討兒童與成人之間的觀看差異。雖然展覽隻在12月展出了一周,但該項目中包括雪兒在內的不少小朋友,

成為之後iSTART項目的常年參與者;項目促使A4團隊從更微觀和具體的角度觀察兒童的成長。

2012年

策展人李傑、蔡麗媛與誌願者團隊一起對四川周邊山區進行走訪,並與團隊一同策劃了“畫出彩虹”公益項目,推動公益募集、藝術家駐地教育、山區課程設計以及山區兒童展覽項目。首次“畫出彩虹”公益兒童畫展5月在A4當代藝術中心一、二號展廳展出,展出時間為15天。

2013年

A4未能繼續支持“畫出彩虹”第二回展。策展人李傑以個人身份與誌願者團隊一起繼續推動山區學校兒童公益展覽與藝術家駐地項目,通過兒童市集、作品認領的方式為兒童與駐地藝術家募集資金,並在成都東郊記憶推出第二回展。該項目持續3年後停止,這促使李傑反思項目推動的有限性,以及社會介入的邊界。

4月 A4教育中心策劃了“∞兒童藝術展”,將視野拉回到城市兒童以及對兒童創造的激活上,並在展覽中聯合了更多城市教育機構。展覽持續了23天。

10月 A4教育中心策劃了“另一種可能,創造力的對話”小型論壇,邀請成都兒童藝術教育行業的學者、大學老師、兒童美育實踐者等就行業現狀和如何提升兒童藝術教育水平等問題展開討論。這也為A4次年將籌劃的“兒童藝術節”項目的搭建及與

機構合作建立了共識與基礎。

2014年

A4當代藝術中心·教育中心通過廣泛地調研全世界不同的兒童藝術節項目,在自身兒童藝術展經驗基礎上策劃了一個更廣義的兒童藝術節項目:iSTART兒童藝術節。A4也試圖從公共藝術機構的角度出發,呈現城市兒童藝術的多樣狀態;借助不同的藝術類型與方式引導和挖掘兒童無窮的創造力、獨特的想象力以及自由的表達力。第一屆iSTART兒童藝術節從4月12日持續到5月17日,在1個多月的時間裏,呈現了1個兒童藝術展(第一屆與第二屆並未區分當代藝術主題展與兒童展覽)、7大主題的工作坊、講座與閉幕研討會等近百場活動。

2015年

第二屆iSTART兒童藝術節在4月11日至6月8日推出。本屆iSTART的整體模式更為完善,基本確立了日後iSTART展覽+工作坊+論壇+特別項目的整體模型。本屆主題展題為“不可思議的世界(iDEAL WORLD)”,圍繞著童話展開別樣的解讀和再創造,如《匹諾曹:1001個童話故事的使命》展覽單元。主題展邀請藝術家、戲劇家、動畫家、建築師等通過不同的藝術表達形式,如繪畫、音樂、詩歌、戲劇、空間裝置等,在不同的展廳呈現了不同的兒童參與單元。在藝術家的構想與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