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下,兒童以創造者的身份加入展覽中來。展期中也特別就工作坊進行了係列策劃,推出了兒童戲劇工作坊、聲音製造工作坊、城市與發展工作坊、植物工作坊、布藝與染色工作坊、多媒體互動工作坊、平台玩具工作坊、機器人工作坊等11個工作坊,並在閉幕時進行了大型的兒童戲劇演出。第二屆iSTART還設置了城市項目,並將工作坊擴展到了美術館以外的替代空間,如公園等其他更廣泛的公共空間,為iSTART擴大城市更廣泛的公共認知打下了基礎。
12月 運行了7年的A4當代藝術中心舊館閉館。
2016年
A4團隊開始籌備美術館新館工作,並正式遷館至麓湖藝展中心,更名為麓湖·A4美術館。A4美術館確立了以展覽、研究、公共教育為支點的非營利美術館的定位,並於當年在政府正式注冊為民營非營利美術館(NPO)。在萬華投資集團的多年持續讚助及麓湖總設計師羅立平先生和國際國內建築設計團隊的支持下,麓湖·A4美術館逐步呈現出一個集專業展廳、大劇場、小劇場、兒童館、報告廳、公教空間的美術館綜合體雛形。A4美術館設計初期展廳麵積和公教麵積基本持平,這為日後大力發展公共教育奠定了基礎。
由於建築空間全年施工,A4暫停了所有展覽項目,之前的公教團隊也基本
解散。李傑帶領實習生團隊在學術報告廳與其他臨時空間開展公共教育項目。
由於iSTART兒童藝術節暫停舉辦,接到市民投訴。
8月 iSTART城市創想教育論壇舉辦,開啟了每年彙聚國際、國內美術館教育、創新教育、藝術教育領域卓有建樹的教育家、學者、策劃人、設計師與實踐者分享教育的模式。通過論壇的深入討論與合作,A4建立起“美術館—學校—家庭—社會”的開放網絡;同時,通過每年iSTART教育論壇的策劃,為iSTART兒童藝術節搭建了反思與重塑的交流平台。
2017年
4月 A4新館開館展“創造空間”開幕,A4美術館首次與幼兒園合作了由兒童繪製並進行創意解讀的展覽導覽冊(一共製作了策展人版、兒童版及插畫版3個版本,其中兒童版由兒童繪製),並開啟了由兒童參與導覽的“小小導覽員”項目。
8月 經過一年的準備,第三屆iSTART兒童藝術節重新開啟。從第三屆開始,A4為當代藝術主題展與兒童展覽單獨設展。展覽單元分為“沒大沒小的世界”當代藝術展覽、平行展覽“另一個世界”兒童藝術展、新海誠個展三部分。在“另一個世界”兒童藝術展中,李傑與A4團隊實驗性地展開了以兒童為核心的項目製合作策劃與教學,推出了包含“嘎嘎國”在
內的數個兒童團體藝術項目。同時在第三屆iSTART中,A4美術館也推出了戲劇、放映、建築等特別項目,獲得了更多的社會參與與關注。iSTART逐步成為具有城市影響力的公共藝術項目。
11月 第二屆iSTART教育論壇舉辦,主題為“藝術教育融入城市”,邀請了來自藝術療愈、博物館公共教育、學校美育、在線教育等領域的專家、學者共同探討藝術教育。
2018年
2月 李傑獲得亞洲文化中心(ACC)獎助金,赴美研究美術館公共關係及教育項目。李傑調研了美國東西部100多家博物館、美術館及藝術機構,開始反思適合中國藝術與教育發展需要的機構發展路徑。A4與獨立策展國際(ICI)建立合作,開始籌備do it藝術項目。
8月 第四屆iSTART兒童藝術節開幕。本次藝術節將焦點從上一屆的兒童與成人邊界轉向童年的曆史與困境,推出了主題展“童年療養院”。而同時展出的兒童藝術展“Little Bang”獲得了更大規模的學校、機構與家庭參與,湧現出更多富有創造力的小藝術家與共創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