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3 / 3)

[美]大衛·蘭西:《童年人類學》上、下卷,陳信宏譯,台灣:貓頭鷹出版社,2017年。

[美]瑪克辛·格林:《釋放想象:教育、藝術與社會變革》,郭芳譯,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17年。

[美]約翰·S.布魯巴克:《教育問

題史》,單中惠、王強譯,山東教育出版社,2017年。

[日]TeamLab:TeamLab2001—2006,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7年。

[意]高一誌著、[法]梅謙立編注:《童幼教育今注》,譚傑校勘,商務印書館,2017年。

苑立新主編、中國兒童中心編:《兒童藍皮書:中國兒童參與狀況報告(2017)》,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7年。

張更立:《異化與回歸:走向“生活批判”的中國兒童教育研究》,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17年。

張子康、羅怡:《藝術博物館:理論與實務》,文化藝術出版社,2017年。

周婧景:《博物館兒童教育:兒童展覽與教育項目的雙重視角》,浙江大學出版社,2017年。

[美]愛德華·威爾遜:《創造的本源》,魏薇譯,浙江人民出版社,2018年。

[美]愛利克·埃裏克森:《童年與社會》,高丹妮、李妮譯,世界圖書出版有限公司,2018年。

[美]米切爾·雷斯尼克:《終身幼兒園:將創造力進行到底》,趙昱鯤、王婉譯,浙江教育出版社,2018年。

[美]妮娜·西蒙:《參與式博物館:邁入博物館2.0》,喻翔譯,浙江大學出版社,2018年。

[美]沃爾特·艾薩克森:《列奧納多·達·芬奇傳:從凡人到天才的創造力密碼》,

汪冰譯,中信出版集團,2018年。

[美]維維安娜·澤利澤:《給無價的孩子定價:變遷中的兒童社會價值》,王水雄譯,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8年。

[瑞士]瑪麗-路薏絲·馮·法蘭茲:《永恒少年:我們為何拒絕長大》,徐碧貞譯,台海出版社,2018年。

[瑞士]讓·皮亞傑:《教育科學與兒童心理學》,杜一雄、錢心婷譯,教育科學出版社,2018年。

王子今:《秦漢兒童的世界》,中華書局,2018年。

[德]弗裏德裏希·尼采:《教育何為?》,周國平譯,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2019年。

[法]盧梭:《愛彌兒》上卷、下卷,李平漚譯,商務印書館,2019年。

方明生、孫可平、高振宇、周加仙:《兒童研究:世紀的回眸與展望》,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9年。

[美]艾莉森·高普尼克:《園丁與木匠:頂級心理學家教你高手父母的教養觀》,劉家傑、趙昱鯤譯,浙江人民出版社,2019年。

[美]美國兒童博物館協會編著:《兒童博物館建設運營之道》,中國兒童博物館教育研究中心編譯,科學出版社,2019年。

尹凱:《生態博物館:思想、理論與實踐》,科學出版社,2019年。

宋嫻:《博物館與學校的合作機製研究》,複旦大學出版社,2019年。

[法]雅克·朗西埃

:《無知的教師:智力解放五講》,趙子龍譯,西北大學出版社,20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