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大國停戰,小孩上學(1 / 3)

這是一個紛爭不斷的世界。

大大小小的國度為了各自的利益,或使用陰謀,或發動戰爭,為的隻是當權者的欲望和某些人所謂的理想與抱負。

俗話說,興,百姓苦,亡,百姓苦。國王、貴族就算吃了幾場敗仗,還是可以燈紅酒綠,風花雪月。而普通百姓就算能夠保得性命,大多也落得個家破人亡、妻離子散。

所幸的是,戰爭雖然經常發生,但國與國之間的平衡尚未打破,戰爭的規模並沒有大到足以波及整片大陸。

幾個超級帝國的領土並沒有直接相鄰,通常一個帝國的周邊有一些小王國,而這些小王國隻有選擇一個帝國做為靠山,才能免去國破家亡的結局。

做別人的附庸,當然是有代價的,每年必須獻上錢財美女不說,一旦戰爭爆發,首當其衝的就是這些王國,它們隻是帝國與帝國之間的緩衝地帶。

經過十幾年的小規模戰爭,許多王國的實力已經消耗得差不多了,而這幾個帝國,又不願在沒有把握的情況下派自己的精銳上戰場。

麵對這種局麵,帝國之間都默契地簽下了停戰條約,也因此給了這些小王國休養生息的時間。

戰爭是殘酷的,除了帝國外,大陸上其它國家的百姓隻剩下十之二三,大部分人都是死在戰場上,也有一些相對富有的,見機得快,逃到鄰近的帝國去躲避戰禍了。

而從另一方麵說,戰爭也帶來了發展,各種技術的興起,各種學說的傳播,以及各種教派的壯大。

是的,如果說誰在這些戰爭中獲利的話,不是任何一個帝國,更不可能是王國,而是各大教派。

在和平年代,國能安寧,家也能安寧,人們要考慮的隻是做好自己手頭上的事,娶妻生子過日子,喝喝小酒,交交朋友。

王國能夠保護百姓,百姓當然不需要去投靠教派。

但如今,國已不是國,家已不成家,人們不得不為了活下去另謀出路。

去帝國避難就是其一,但這需要錢,沒錢隻會餓死在路途中。

而入教則不同,平日裏各教派都會派教徒下山宣揚教義,同時招收有資質的人入教。

戰爭之前,人們安居樂業,很少有人願意背井離鄉去加入某一教派,因為以往入教的人學成歸來後,並沒有發生多了不起的變化。

有的人成了教書先生,有的人成了醫師,甚至有的人終生隻是一名鐵匠。

諸如這些職業,並不一定要加入教派才能學會,在城裏找個大點的藥房當學徒,兩年後回到家鄉也能開個小醫館,何必要舍近求遠呢?

隨著戰爭的進行,加入教派的人卻越來越多。

並不是教派的人有多厲害,原因很簡單,細心的人發現,很少有教徒被強行征入軍隊中,而幾個大的教派則完全沒有教徒犧牲在戰場上。

這讓人們對教派有了盲目的信任,覺得隻要加入教派,就能得到保護。

可教派招人也是有條件的,且不說不同的教派對教徒的資質有不同的要求,各大教派最起碼的標準是新入教教徒的年齡不得大於十八歲,太小也不行,原則上是不能小於十歲。

年齡大是因為已經沒有了培養的價值了,太小則是因為,一般在十歲以下的兒童,很難通過現有的測試手段得到其資質的高低。

盡管近些年來戰爭帶去了大量的生命,但各大教派還是在戰爭的過程中得到了大量的人才補充,教派的影響也越來越大,甚至有淩駕於帝國之上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