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恐怕是發動戰爭的帝王們所沒有想到的吧!
在停戰條約簽訂一年後,人們逐漸安定下來,路途上的難民要麼再度跋山涉水返回家鄉,要麼選擇就近找個地方安頓下來,反正人口在戰爭中損失太多,很多地方都缺人,當地官員也願意把這些勞動力留下來。
破壞最嚴重的當然要數那些小王國的邊陲城鎮了,這樣的城鎮如今基本上已經沒有人住了。
曲池鎮也是一個邊陲小鎮,但它並沒有想像中的那樣成為一片廢墟,反而人丁興旺,處處呈現一片寧靜與詳和。
原因無它,這裏雖是地處邊陲,但邊彊兩側的王國卻是附庸於同一帝國。
這種地方不太可能發生戰爭,同時又屬於交界敏感地帶,兩邊的王國都不願意破壞這裏的平衡,正所謂外敵要打,家賊也得防啊!
戰爭雖已暫時遠去,但人們的擔憂並沒有結束,而今興盛起來的各種技藝,或多或少都與戰爭能夠扯上點關係。
比如過往重文輕武,到如今的重武輕文,過去的木匠、鐵匠隻做做椅子、打打菜刀,現在得學著做攻城守城的器械和武器。
即使是相對安寧的曲池鎮也是如此。
在曲池鎮外不遠有個小村,叫林石村。
村裏有百來戶人家,基本上家家都是農戶,除了種地之外,不少人同時還兼做著木工、泥匠或鐵匠。
收入上,除了養活一家外,大部分家庭勉強還能供小孩到鎮上學點東西。
也許是村裏的傳統,這裏的家長都比較傾向於將孩子送到以學習技術為主的學校,起碼長大以後不愁沒飯吃。
這類學校在全大陸都叫墨子學校,隻不過根據地名,前綴會有所不同,比如在這裏,就叫曲池鎮墨子學校。
但是這種墨子學校與八大教派之一的墨教沒有什麼直接的聯係,就如同天下醫師如此之多,但出自藥王穀的卻少之又少,藥王穀同樣是八大教派之一。
鎮裏的孩子學習儒家之道的比較多,也就是上孔子學校,因為以後學好了可以當官,沒學太好也可以找到一份體麵點的工作。
還有人專門學習武術,認為這種不安定的戰爭年代還沒有完全過去,武術才是在亂世中保全自己最好的依靠。
一般武術學校叫武館,而與之相應的有八大教派之一的武門。
當然,由於戰爭的影響,不管是什麼學校,都會設置武術課,隻是重視的程度有所不同而已。
八大教派中,除了武門外,其它七大教派也習武,隻是武門相信武力可以粉碎一切障礙,而其它教派隻把武術當成一種輔助手段。
如兵家弟子,不會武不足以上戰場,但其真正的實力是在排兵布陣上,運用的好的話,一群隻會普通武藝的士兵,能夠困死一個武門的長老級高手。
雖然墨子學校並不是最容易出人投地的地方,但林石村的石逸還是被老爸送了進去。
因為林石村的人都相信,就算戰爭來了,學手藝的都是最容易保命的,無論是進攻的一方還是防守的一方,都不會輕易地殺死戰爭工具的生產者。
石逸進墨子學校時才六歲,和其它小孩一樣。以他的性格,如果讓他自己來選的話,他會選擇武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