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乾隆年間東北鬆花江畔六月正是東北最熱的季節,乾隆帝站在行宮的窗邊,出神的望著窗外。在他的不遠處恭敬的站立著兩個人,一僧一道。
兩人的臉色都十分的凝重,時不時的額角還滲出一絲冷汗。但是,誰都沒有說話。
這時,一陣暖風輕輕的吹過,拂到了乾隆那略顯蒼老的臉上,使他很快就從思緒中恢複了過來。乾隆緩緩的回過頭,望著他們,眼中說不出是個什麼心情。
他歎了口氣,緩緩的說道:“二位卿家。”
二人連忙附道:“小僧在”“貧道在”。
乾隆伸出手向窗外指了指,道:“可以告訴朕結果了嗎?”
二人隨著乾隆的手指處看了看,隻見窗外在平靜的鬆花江的遠處,一座小山聳立在哪裏。這座山雖然不高,但卻給人一種難以想象的巍峨感。
二人對視了一眼,那個道士向前小心的邁了一步,恭敬的對乾隆說道:“啟稟陛下,吉州位於東北的中心,四周有龍潭臥虎朱雀玄龜四座神山,此山剛好位四山的中心,又有鬆江之水,環在身邊,萬年靈氣之盛,實乃天地間無上造化呀!”
這時,乾隆微微的擺了擺手,顯得有些不耐煩的說道:“怪半仙,這些朕不想聽,朕隻想知道,朕願意知道的,朕要的是結果。”
這名叫怪半仙的道人,兩肩輕慫了一下,不覺得衣領上,又伸出了許多的汗水。他定了定心神,又小心地說道:“啟稟陛下,據貧道和言法大師昨日用各自的堪輿和命數演算之法推斷,此山處人傑地靈,將來必世世代代出納王侯將相之才,以保萬歲千秋不朽之基業。”說完怪半仙重重的在地上給乾隆磕了一個頭。
“九龍山”乾隆望向窗外冷冷的說道“恐怕不隻是出王侯將相這麼簡單吧”
怪半仙被乾隆一問,不由得整個人渾身緊了一緊,麵色鐵青的愣在那裏,欲言又止。
“阿彌陀佛”
隨著一聲佛號,站在怪半仙身後的那名叫言法的老僧,雙手合實做佛家法印,緩緩的向前走了一步,說道:“陛下,此山小僧早有耳聞。九龍山地脈與昆侖相通,山頂又處於紫微星普照之處,受萬年帝星之氣,日月的精華,早已到了飽和的狀態。如若靈氣外泄,此地遲早必出千古帝王之才呀。”
言法和尚剛剛說完,就隻見乾隆的臉部,微微的抽搐了一下,眼睛的瞳孔極度的收縮,死死的盯著二人。良久,乾隆皇帝慢慢的收回了眼神,又悠閑地品了一口香茗,說道:“大清自入關以來,一直是勵精圖治,把一個偌大的華國治理到今天如此之盛事。我大清本就應千秋萬代,豈能被他人所奪。算了,這座山本來就不該存在,朕去叫人把它鏟平,兩位愛卿意下如何呀?”
言法和怪半仙聞言,不由得大驚失色,怪半仙連忙說道:“陛下,萬萬不可呀!此山乃天地孕育的靈物,如若強行鏟平,必損天地後患無窮啊!而且就算是鏟平,恐怕也無濟於事呀!”
乾隆的微微皺眉,說道:“這是為何?”
言法和尚鄭重的對乾隆說道:“陛下,自古靈氣皆依山而附,如若鏟平此山,靈氣無依附之主,必定外泄,其結果還會是一樣的。”
乾隆帝的表情並沒有什麼變化,眼睛隻是一直盯著窗外說道:“二位愛卿,可有兩全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