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糖丸爺爺-顧方舟(1 / 2)

提到顧方舟這個名字,可能有很多人都不太熟悉,但是一說到“糖丸爺爺”,想必沒有人不知道。

他用畢生的精力隻為了製出一粒小小的糖丸,甚至還不惜讓自己未滿一周歲的兒子試藥。

他發明的“糖丸”,解決掉了我國的小兒麻痹症,讓中國無數的兒童免於殘疾之苦,也點燃了一個強國的希望之火。

命運多舛

顧方舟的命運是多舛的,1926年,出生於上海,他四歲的時候,父親便因為黑熱病離開了人世,丟下母親和年幼的顧方舟。

一個家庭的頂梁柱倒下了,無疑是晴天霹靂,母親幾乎要哭壞了眼睛。為了生存,母親不得已辭去了教師的職業,去往杭州學習助產技術。

而小小的顧方舟,就和兄弟姐妹們一起跟著外婆生活。

父親早逝,母親又不在身邊,小夥伴們都叫他孤兒,學校裏排演節目,老師偏偏讓他去演一個小乞丐。

同學們還在旁邊取笑他:“正好他沒有爸爸媽媽,家裏又窮,演乞丐最合適不過了。”為了不讓外婆傷心。

顧方舟回去告訴外婆,他就喜歡小乞丐這個角色,還讓外婆拿哥哥的一件舊衣服給他改了一件乞丐裝。誰能夠知道,顧方舟在背後流下了多少辛酸的眼淚。

後來,母親從杭州學成回來,帶著顧方舟去往天津,開了一家店,維係著生計。

但那個時候的天津動蕩不安,到處都有人打架鬥毆,甚至有警察不僅不維護社會治安,反而向百姓索取保護費。

顧方舟就親眼看到有警察衝著母親很凶橫地要保護費,小小的他隻覺得十分害怕。

定下目標

那些人走後,媽媽抱著他小小的身體,紅著眼眶叮囑兒子要好好學習,長大以後去當醫生,這樣的話就不用求別人治病了。

就是因為母親的這番話,讓從小就嚐盡了人間酸楚的顧方舟奠定了自己的人生目標。

他一定要努力,長大了做醫生,做了醫生就有能力掙錢了,就可以保護母親再也不受人欺負了。

當時顧方舟還沒有那麼偉大的理想,想著要當醫生救死扶傷,隻是簡單地想要改變現下的命運,但隨著他真正地進入醫學事業之後,他的想法完完全全地被改變了。

1944年,顧方舟參加完高考之後便去了北京大學醫學院,在校學習期間,讓他深深地感受到了生命的意義,一個人活著,要做一些對大眾有用的事,才是他奮鬥的目標。

1950年,大學畢業之後的顧方舟接受了學校的安排,去大連衛生研究所開始從事公共防疫事業。

他意識到了當時的中國衛生情況極為惡劣,傳染病肆意傳播,人們的保健意識低下。

所以,他更明白自己想要努力的方向在哪裏了。就是要走上衛生防疫的道路,造福更多的人。

去蘇聯留學

1951年,顧方舟等七八位學生接到了學校的通知,讓他們去北京集合,然後前往蘇聯留學,進行相關的培訓,顧方舟便成為了新中國第一批去往蘇聯留學生中的一員。

在去往蘇聯的前一天,當時的國家領導親自為他們送行,殷切地叮囑他們一定要好好學習,祖國還需要他們回來效力。

在蘇聯的第一年,好學的顧方舟便通過了俄語的考試。

第二年開始就可以跟在導師後麵學做論文了,在四年學習的過程中,他看了很多專業方麵的書籍,為自己多多儲備醫學知識打下堅實的基礎。

我們無法想象,那個時代的人對學習是多麼的求知若渴。

那段時間,顧方舟和同學們不是在醫學室就是泡在圖書館裏,就算是節假日的時候,去圖書館看一看,總能夠找到他讀書翻閱資料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