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怪老頭,真院士-彭桓武(1 / 3)

2007年2月28日,一位老人在北京醫院內去世,享年92歲,而在一年之前,一顆由我國天文台發現的、國際編號48798的小行星剛剛以他的名字,被命名為“彭桓武星”。

提及“兩彈元勳”,絕大多數人首先想到的便是鄧稼先、錢學森等人,但在那個艱難的時代,有無數頂級學者為此付出了一生。

在物理學界內,彭桓武是一個最為低調而貢獻巨大的人,在很多年前,世界物理學泰鬥薛定諤、玻恩都曾在給愛因斯坦的信件中多次提及彭桓武並發出稱讚。

而彭桓武之所以不為人知,除了淡泊功名外,還因為他是個“怪老頭”.....

1915年10月6日,彭桓武出生於中國吉林省長春縣,他的天賦顯露得很早,從小就對數字表現出濃烈的興趣。

年幼的彭桓武體弱多病,但他會到處在家中翻找父親的書籍,而且酷愛做數學題,書本上的做完了他甚至還會去找其他地方的題來做。

後來他發現了一本名叫《小朋友》的雜誌,做完了題就寄到編輯部,編輯們對這個小男孩的能力十分吃驚,於是長期向他免費郵寄雜誌。

隨著年紀逐漸增長,彭桓武先後進入長春自強中學、吉林毓文中學就讀,由於成績太好而經常跳級。

到了1931年的時候,這個16歲的年輕人竟然主要通過自學而一舉考入了中國最高學府——清華大學的物理係,即便放在如今,也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天才。

進入清華深造的彭桓武雖然是物理生,但他文理兼修,在一年內便憑借課餘時間讀完了國內外的大批量著作,在校園內,彭桓武雖然行事不張揚,但不僅受到導師周培源的青睞,還和王竹溪、林家翹、楊振寧一同被列為了“清華四傑”。

到了1937年時,彭桓武已經讀完了研究生,而七七事變爆發,他連畢業論文都沒寫完,就不得不跟著京城的隊伍南下,抵達雲南大學後,成為了理化係的一名教員。

但彭桓武幾乎沒有耽誤多少時間,因為僅一年後,他便憑借優異的成績考取了中英庚款留學生的名額,很快得以遠渡重洋前往英國的愛丁堡大學,投入了周培源親自為他選擇的導師玻恩名下。

馬克思·玻恩,世界量子力學的奠基人之一,也是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在當時已經是學界內頂級的泰鬥級人物,而彭桓武則是他的第一位中國學生。

來到英國的彭桓武鋒芒正盛,他一邊在校讀書,一邊還跑到都柏林高級研究院工作了一段時間。

結果直接與兩位學者在“宇宙現象”的一個課題上取得了突破,因為是彭桓武所主導,於是他們將這一理論命名為HHP,那個“P”就是彭的代稱。

玻恩

玻恩作為一個頂級學者,對自己學生的能力自然清楚,當彭桓武在愛丁堡大學拿到了科學博士學位之後,玻恩便直接將他介紹到自己的好友、同為物理泰鬥的艾爾溫·薛定諤那裏當起了教授。

在那個中國人在海外普遍遭受歧視的年代裏,彭桓武其實已經躋身了英國的高圈層,在學術界內,他的聲譽和影響力與日俱增,同時還先後有著玻恩和薛定諤這樣的兩位老師站台。

要知道,薛定諤在一封給愛因斯坦的信中稱:

“簡直不可相信這個年輕人學了那麼多,知道那麼多,理解得那麼快......”

這正是他對於彭桓武的高度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