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宇宙拾荒者(1 / 1)

探索者V被一群流浪文明種族攻擊,他們自稱是“拾荒者”

這次探索者V是在一顆荒蕪星球上遭遇危險。當它駕駛飛船著陸時,突然有數十架不明飛行器迅速包抄過來。

飛船上出現一群身著鐵甲的人形生命體,他們手執激光器指向V。

其中一位用留言軟件向V傳音:\"我們是拾荒者,這裏已成我們的地盤!\"

通過語音分析,V得知拾荒者曾是一個高度發達的文明,但因千年戰爭而失去星球。他們駕駛著殘骸建成的飛船,在邊緣行星間流浪,靠掠奪生存。

這些飛船多由多個廢棄機甲和金屬模塊焊接而成,外形龐大笨重但結構精妙。

它們的動力來源是一個微型核聚變反應堆,能持續運轉上百年。堆心被高強度磁場緊密包裹,輸出倉儲等離子推進能量。

飛船表麵老舊嶙峋,但密布各色傳感器和武器孔。有機鎧甲覆蓋要害部位,保護內部模塊。

駕駛艙是一個半球形 VR中心,操縱員可以完全沉浸其中,感知飛船各部分狀態。操控桿更可隨心意改變形態。

此外,飛船還具備先進的分子修複係統,能自動修複受損部位。數百根胡須狀納米鉸鏈,隨時為飛船注入新的材料。

這些充滿力量感和協同理念的飛船,足見拾荒者利用廢餘物體的天才創意。它們正如主人一樣,已經融入了機械世界的規則與美學。

拾荒者身高2米,有著強壯的機械體格。麵部布滿鏽跡,隻留下殘缺的視覺設備。他們領袖喊道:\"放下科技,否則會毀於我們手裏!\"

在僵持中,探索者V用外交技巧說服了他們。原來這批拾荒者隻剩下30個個體,他們希望尋找新家園。

通過多次交流,探索者V了解到了更多關於拾荒者的信息:

他們來源於一個極富活力的機械文明。通過分子自組裝技術,人類將自身與機械完全融合。

這樣的人機混合體很強壯,能耐近乎不死,但也失去了生殖能力。戰爭爆發後,他們的母星被毀。少量幸存者開始了漂泊生涯。

他們在漂泊中發展的先進機械改造技術。

拾荒者利用高密度智腦蛋白晶片,可以高度協同控製機體各部分。通過插入固態芯片,他們可以大幅度提升身體各項機能。

例如增強四肢肌肉,使力量達數噸,速度超乎常人;或者改造眼部,在光學下同時處理十幾種波段。甚至可以通過電磁調頻,使全身成為一具“感知器”。

但這與生俱來的改造還停留在生理層麵。最近,拾荒者利用分子DNA工程,直接編輯人體細胞的遺傳信息。

通過重組DNA和細胞重編程,他們可以重塑骨骼結構,使體型如意進行重構;甚至在嚴重受損情況下,全麵重建身體組織。新生的機體大幅提升。

這些技術對V來說了如反智。它清楚知道,如果聯合拾荒者正麵運用這些技術潛力,將極大推進生命健康業的發展。萌芽中的機械文明,將打開全新的裏程。

如今的拾荒者雖然還保留人形外形,但身體已經鏽蝕嚴重。他們隻能通過拾獲和修補棄置船艦與設備以維生。

與此同時,數百年的流放也在心理上改變了他們。拾荒者變得更為封閉狹隘,對外物充滿戒備。但內心深處仍渴望找到歸屬。

生物學上,他們注入大量機械部件,仍保留一定的有機組織。四肢功能超強,視力較差但探測係統強大。

他們的生活習慣以盜行為為主,如果遇到危險,會殊死搏鬥但不守成規。

他們對廢棄物十分重視,曾解釋\"從破爛裏找出新生\"。

動力來源是壽命長達500年的小型核聚變堆,另外體內還住著各種協作微生物。這點頗值中意。

戰鬥時能發射各種武器但喜聚攏迅速肉搏。他們的盔甲非常堅固,武器也十分致命。曾將一艘軍艦完全地赤裸。

他們的組織和社會製度極不成熟,以力量行事。但在領袖帶領下仍保持著微弱的凝聚力。

拾荒者,對其他文明懷有敵意:認為其他文明都軟弱愚昧,不懂得利用科技達到自強。隻會依賴他人。對一個種族是否值得信任,主要以其實力和科技水平為評判標準。比他們弱的都可輕視。還認為除了他們外,其他文明都難以在長期漂泊生存。缺乏必要的硬實力和適應能力。

拾荒者對和平合作不抱太大期望。文明進步主要靠自身探索和力量,與環境互相適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