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意識與自我 2 (摘自百度百科)(2 / 2)

痛覺屬於感覺材料,這是我們所肯定過的,根據我們對痛覺的感知經驗,痛覺起碼包含兩種性質的存在,其一為痛苦這一情緒成分;其二為痛處這一信息成分。該例子說明,感覺材料由情緒與信息組成,而情緒為感覺材料中伴隨信息的成分,表現為痛苦感與愉悅感;這裏的信息則為對個體活動起調配作用的自我內容。

前文有說,自我裏存在的一切都來源於潛意識,其感覺材料的情緒成分亦然。潛意識是根據穩定原則來運作的,從前文中用刀片華破指尖使其流血的,從而感覺到疼痛的例子中,我們知道,使血液流出體外在一定程度上破壞了血液循環,即影響了穩態的持續根據經驗而得知受傷流血後會使人疼痛,說明,潛意識會根據穩定原則把穩態被影響的信號處理成情緒成分中的痛苦感,反之則為愉悅感。

在生存原則的支配作用下,服務於個體的機製對任何違背生存的現象都是排斥的。因而,自我必然堅決排斥能顯示穩態在一定程度上遭到破壞的痛苦感,而追求與痛苦感想對立的愉悅感,即可知人性的內容為----追求向往愉悅感,排斥厭惡痛苦感,我們又稱此為快樂原則。

我們也可以從自己的經驗出發,看看自己是否對有關美好的事物向往,對醜惡的事物厭惡。比如金錢是很多人向往的,但他們真正向往的是金錢嗎?如果是的話,那富豪們就不必說自己不幸福了。金錢可以帶來一定量的資源,資源可以滿足我們的各項需求(我們的需要是依據快樂原則產生的),當我們的需要得到滿足時,自我就會感知到愉悅感,反之即感受痛苦感。比如性,向往性的人自古以來都不會少,他們所整整向往的其實是性交時產生的劇烈的愉悅感,因為生命體的繁殖本能,滿足該本能即性欲時,會得到愉悅感,從而使人積極的追求。再比如愛,與性一樣受人追捧,他們所真正追逐的其實是因為愛而產生的精神層麵的愉悅感。

自我支配個體行為,這實際上是不怎麼嚴謹的說法,因為自我對力量的控製是通過潛意識來實現的,根據潛意識的定義可知,無論是調節身體生理狀況,還是支配身體力量都是潛意識的功能,自我的存在是為了潛意識提供確定具體行為的依據。自我是感覺材料的聚合機製,顯示了外界情況及內部狀況,即顯示了該個體的存在狀況,潛意識就是依據自我的內涵來調節該個體的狀態來適應環境的,人的行為可看做是人調節與外界環境的平衡關係的事件。

現用一例子說明一下,假如我在大街上走著時,突然冒出一陌生人拿刀向我衝來,則根據經驗可知,下一刻自我中的感覺材料一般情況下是由驚悸這屬於痛苦感的情緒與如何防止受傷的信息構成,而不是很愉悅第思索今天的晚餐要吃紅燒魚。遇到什麼樣的情況就會出現什麼樣的反應,潛意識就是由“情況”決定反應的主體,而自我就隻是“情況”,當然人的反應也會在自我中被所謂的“情況”反映。自我對外顯示的是該個體的行為趨勢,對內顯示的是該個體內部的穩定趨勢,因為人的行為是要消耗各種力量的,其力量來源就是各細胞們了,這當然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內部的穩態了。現定義在原則作用下的運作趨勢為該個體的需要,自我顯示的就是人的行為趨勢即個體的需要,自我顯示的需要在潛意識中的性質為決定潛意識的具體需要的要素,決定潛意識的需要的要素為潛意識的存在狀況即自身狀態與外界情況,自我隻是屬於潛意識的外界情況的其中一部分。一個個體的具體需要被該個體的存在狀況決定,其各需要的統一麵即該個體的運動原則。自我顯示的各需要的統一麵就是人性,潛意識的各需要的統一麵為穩定原則,人類個體的各需要的統一麵為生存原則。

人性決定的自我運作情況是由情緒及信息共同作用來實現的,情緒向潛意識反饋的是信息反饋範圍,感覺材料中的信息向潛意識反饋的是信息反饋對象。情緒與信息共同作用下才能確定感覺材料的變換內容。至於具體的情緒或者信息對潛意識的影響如何,則是心理學要深究的內容了,在此不予深究。

要強調的是,無論潛意識與自我各有怎樣的功能,它們的功能疊加起來效果如何,實質上都是大腦內部分工的範疇。把握分工概念才是了解大腦的王道。分工的本質是不同存在形式的個體們組合成某一存在形式的係統的現象。

起點中文網www.qidian.com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起點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