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春榆拿起工作台上的泥塑,看了底座的落款,遞給張昕:“這是我們和一些名家合作的小玩意。”
這是隻泥塑小貓,像個茶寵,泥塑的粗糲感充滿了人情味。“很可愛。”張昕看著工作台上放著的小玩意兒們:泥塑、陶瓷、文具、美妝、紡織品還有高仿古物。
“這種,你們會喜歡嗎?”陳春榆又拿起一個腮紅盤。
張昕接過來,覺得和市麵上的那些博物館聯名美妝很像。這幾年文創類產品熱門,多數叫好不叫座。義烏老板們對文創設計師是讚美的,說到銷量都搖頭,量級和普通快消品無法相比,隻談構想的產品沒有前途。
“很漂亮了,但我不會用,會擺著看。”張昕說了實話。
“你會喜歡什麼?”陳春榆問。
張昕看中了一條漂亮的金魚。她喜歡迷你的可愛糖人、泥塑、陶藝這種小而精美的東西,能從上麵感受到小而隱秘的心思,還便於藏起來,不被家裏人發現。
陳春榆讓員工拿一條同款金魚過來。
“這是我們聯合淄博民間藝術家做的,放在水上可以漂浮,長銷品,一直有人買。”
張昕把金魚放在手掌裏掂了掂,很輕,是中空的,可以放在櫃子上 、桌上,或者扁平的花器裏。她想把它放在水上試試,但想到陳春榆可能時間不多,便問:“您剛說和文石也做聯名?”
陳春榆說是,讓員工去拿過來。
員工走到最靠裏的櫃子前,開了鎖,抽出一屜卷起的絲巾、一屜折好的手帕,放到工作台上。棉、麻、蕾絲交織的印花絲巾,純色手帕,使用十幾種不飽和色,按照漸進擺放,絲巾像折疊的瓊脂浮著細微的光膜,手帕用肉眼就能感覺柔軟。
“染料都是天然的,古法印染,我們賣得最好的產品。哪怕不歸入文創,產品足夠漂亮也行,我太太一看到就拿了好幾條,還舍不得送人,喜歡得不得了,她身邊的朋友沒有不喜歡的。”他拿了一條鵝黃色的絲巾遞給張昕,“圍巾外麵出過仿品,但質量差遠了,文石自己工廠做的,但他們要求太高,也不肯降低質量,最後我和他們的石總決定一起賠錢賺吆喝,把口碑做出來再說。”
張昕捏了捏絲巾,交織細密柔軟,極有質感,和自己身上的衣服氣韻一致,回歸價值談產品是更長遠的生意模式。
陳春榆繼續說:“我這幾年也做出點感覺來了,做書店有點像你們購物中心。顧客來買絲巾、買金魚、喝咖啡都沒關係,但走的時候如果有機會帶走一本書,打開它,看完它,開書店的目的就達到了。”
“這確實也我理想中購物中心的理念,有時重要的不是買什麼,而是進入理想的環境和舒適的狀態,需求被延展,消費就會是自然而然的事。”張昕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