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婉大多時候都像蕭雯一樣,盯著鄧瑛那方陋室裏的吃喝,關注他貼身的衣物和鞋襪,但她行為背後的意義,又與蕭雯不一樣,她並不是沉溺於日常的生活細節,她在飲食起居在之中滲透著鄧瑛與楊倫都無法說明白,卻可以自然感知到的人文性。

她告訴鄧瑛,她看書做事的時候,要泡一杯有味道的水,要吃“每日堅果”,她睡覺前一定要用熱水好好泡腳。

正如她所說的那樣,她像已經活過頭的人,轉身向活得不那麼開心的人說,“你看,我們是這樣生活的,你要不要也試試。”

她說這些話的時候,並不自認優越。

相反,她將現代的各種觀念和主義,以及她自己的身體,通通沉放於鄧瑛微賤的命運之中,於內護著他的心,於外護著他的皮,和他一起掙紮,即便遍體鱗傷,也能在他的病床前,衝著他說,“鄧小瑛你盡管作死,有我呢。”

“楊鄧二人”,放在曆史文本研究當中來說,本就是一個不能拆開的詞。

可惜張洛隻說了這一遍,並沒有將它落到紙上。

如若楊婉能在六百年後的文獻裏讀到“楊鄧二人”這一組詞,定會錯愕踟躕。

不過,到也無需為此可惜。

雖然楊婉尚不自知,她回六百年後看鄧瑛的這件事情,給這段殘忍血腥的曆史,帶來了多少改變,但她逐漸在貞寧年間活出了一個現代人的人生勇氣和生活態度。

鄧瑛去青天觀了,她就坐在承乾宮裏剝堅果,搭配果脯。配好了以後一分為二,一半給托陳樺給鄧瑛帶去,一半留給易琅。

為了給君父祈福,易琅減少了飲食,一日隻一飯,衣不解帶地在養心殿侍疾,每次回來的時候,眼睛都是青的,什麼也不願意多說,隻管靠在楊婉的身邊沉默。楊婉捧堅果給他,他就拿起來吃。

“殿下很累嗎?”

易琅搖了搖頭,抬頭看著楊婉道:“姨母每日照顧我,還要照顧廠臣,是不是也很累。”

楊婉笑著摸了摸易琅的鼻子,“他不是廠臣了。”

“哦,那他以後是不是不能保護姨母了。”

楊婉摟著易琅抬起頭,“姨母才不要誰保護呢,姨母會保護好你們。”

易琅道:“姨母,如果父皇駕崩,我會怎麼樣。”

楊婉望著懷裏的少年,他天生敏性,即便文華殿的講官不敢對他明說如今內廷和朝堂的局勢,但他似乎有所自覺。

楊婉低頭輕聲問道:“殿下害怕嗎?”

易琅搖了搖頭,“我不怕自己有事,但我怕,我會牽連到老師們,還有舅舅。”


Tips: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托啦 (>.<)

傳送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