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斤對八兩而已,端看七妹妹更喜歡學問地位,還是銀子元寶,反正我是沒差;以我們這樣的門第和家風,不致於拿女兒去攀附權貴,不會由著嫡母折騰庶女故意許嫁太次,但條件所限,爹基本可算是白身,一切差不多都注定好了,有什麼好爭的。

偏七妹妹想不開,從容貌打扮到學問教養,處處跟我別苗頭,並獲得了壓倒xing的勝利。

姨娘恨鐵不成鋼,日日追著我念叨,我被纏煩了,忍不住反過來教育她:做庶女的要那麼出挑做什麼,跟嫡女爭風豈不找抽,就好比你們做姨娘的,要是表現的比正房太太還賢惠,還能gān,還多才多藝聞名遐邇,還跟老爺q&iag深意重生死相許——那估計離死也不遠了。

姨娘說不過我,隻能捶胸頓足地罵我不上進:“你到底是著了什麼魔,死心眼地不上進。”

我表示不敢不敢,我不過是善於觀察而已。

祖父那輩上出過兩位極有名的庶出姑祖母,其中一位不但嫁得風光顯赫,且把夫婿吃得死脫,跺跺腳朝堂都要抖三抖的老顧侯對她死心塌地了一輩子,據說從姑祖母進門那日起,他連隻母馬都不肯再騎了。那年姑祖母染病不起,眼看不好,據說幾十年沙場鐵骨的老顧侯哭地好像死了爹——當然,他爹早死了。

都六七十歲的人了,至於麼。

這樣專寵,原不免惹京城權爵人家非議,偏姑祖母為人很好,從英國公府的內眷,威北侯府,到鄭家,薄家,伏家,段家……許多高門貴眷都跟她要好,人皆隨眾,又有哪個嘴皮子生癢的婦人敢多嘴什麼,況且事實證明,我這位姑祖母旺夫又旺子,一口氣生了四個兒子都很出息,成材率比我祖父還高。

顧府最小的四舅舅既不學文也不習武,還不肯成婚,走遍大江南北,於三十六歲那年完成的《江山全輿誌》,進獻聖上,轟動天下。將兩京一十三省的風土人q&iag,旖旎山河繪錄成冊,文字清雅生動,栩栩如生,使讀者仿若生臨其境,一時洛陽紙貴;其繪圖著色迤邐夢幻,尺度jīng確,站在四五人寬高的圖前,大好山河仿佛撲麵而來,觀圖之人連氣都喘不過來——其中風土篇已掛在乾清宮正堂內壁上,而軍事篇則秘藏於兵部。

因被喜好駕船出海東遊的三舅舅搶了先,四舅舅隻好西行,沿著當年漢使張騫踏過的古道,一路hu&aag沙關山,震撼人心的荒漠夕陽,埋著白骨的貧瘠沙土上,卻能長出動人的花朵,驕傲倔qi&aag地昂首挺立,千年不改——素來沒心沒肺的我讀到這段時,也抑製不住流淚不止。

四舅舅最近的消息是,貌似他以不惑之齡迷住了遙遠西域某國王的獨女,打算留在當地老牛吃嫩糙了,招駙馬順帶繼承王位。

因受了三舅舅四舅舅的激勵,天下有誌兒郎無不以效仿為榮,紛紛東渡西遊,闖dàng寰宇。

對盛家女孩們來說,這位姑祖母是的偶像,是榜樣,是前進的方向,無論庶女嫡女都恨能不沿襲她的傳說。可惜,至今沒有。

正所謂善戰者無赫赫之功,這位姑祖母的閨閣生涯既平凡又低調,才名,賢名,仁名……從未什麼特別出色的,隻聽說極孝順,跟高祖母q&iag意甚篤,幾次跟祖父搶奪奉養高祖母,卻被祖父數次擊退,忿忿惜敗。到了她自己做祖母時還賊心不死,所幸祖父也老當益壯,左擋右劈,成功留住高祖母終老斯處。

——從傳聞來看,這位姑祖母在閨閣中似乎全然默默無聞,這又該如何學習起呢。

女孩子家能有什麼出頭露臉的機會,隻能在學問上下功夫了,最受寵愛的五堂姐那回費了一整年做了六十行的‘詠梅’長詩給祖父賀六十大壽,誰知卻隻得了祖父半句簡短的‘閨閣女子治學應以修身養xing為要’,五堂姐當時就紅了眼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