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趙璁的師傅玄淵和尚,乃是天下十大武聖之首,到現在已經年過一百歲了,卻還活的好好的。這就是大宗師和武聖的巨大差距。
沒意外情況,純自然年齡的話,武聖至少活個一百五十歲沒問題,人仙活個兩三百年,甚至四五百年也都是有可能的。
由此可見,成聖之後固然有莫大的好處,但武道的修煉非常艱難,尤其是要成為一個聖仙神級別的絕頂高手,更是難上加難。
其實,真正難不是難在肉體的鍛煉上,而是難在精元的修煉。
趙璁無法從大宗師修煉到武聖,就因為精元始終無法從‘渾然天成’練到‘血中元神’,而謝鏡無法從武士修煉到武師,是因為他沒有修煉精元的方法,無法練到‘精元初成’,邁上高手之路。
在武道的修煉上,很多人都是身體鍛煉好了,精元的壯大卻跟不上來,從此在武道的修煉上止步。
這和謝鏡三天前看的那本《武道精元》上所說的是同一個道理:“武道的修煉,肉筋骨皮膜固然重要,內髒骨髓穴竅更是重中之重,但精元的成長若跟不上,一切都是枉然……”
因為,精元的修煉也同樣有著相應的等級,這些等級和武道的修煉等級有莫大的聯係,隻有精元和肉體同時壯大,修煉者才會真正的成長。
精元由低到高分為六個階段:“精元初成、精元徹骨、渾然天成、血中元神、精元出竅、人神合一。”
練肉筋皮膜的武生、武徒、武士階段不需要精元的融合,而要練到武師,體內就必須凝練出精元,達到‘精元初成’境界。也正因此,讓天下人把武士和武師這條分界線看得極其重要。精元初成,成就武師了,那就算得上是高手了。因為一旦凝練出精元,那前途將不可限量,日後修成先天武師、大宗師,甚至是武聖都是有可能的。
而相對應的,要從武師修煉成先天武師,精元必需練到‘精元徹骨’境界;修煉成大宗師,精元需到‘渾然天成’境界;修煉成武聖,精元需到‘血中元神’境界;修煉成人仙,精元需到‘精元出竅’境界;而修成戰神正果,精元需到‘人神合一’境界,唯有人神合一,修煉者才能脫掉凡體胎皮,超脫人間,成就真神。
這就是謝鏡這個世界的武道修煉法則。自有人類以來,亙古不變。
看似簡單,其實武道漫漫,別說武聖、人仙,就是練成先天武師、大宗師,都是非常非常困難的。能十年如一日的堅持鍛煉肉身,但未必能修煉出強大的精元。精元的壯大,不是努力就行的,和個人的體質、際遇,以及修煉的法門等都有著至關重要的聯係。
一想起精元方麵的事,謝鏡就頭疼。
他不僅在讀書方麵悟性極高,而且在武道的修煉上也可謂是天賦異稟。雖然天下間不缺乏奇才、猛人,天下十大武聖之一的木易清二十歲就成就了武聖,但她是槍門門主之女,從小就有靈丹神藥不停滋補,又有上乘秘典修煉,謝鏡自然是無法和她比較的。
但偏偏謝鏡這樣一個普通的再普通不過的人,卻在十五歲時就練成了五星武士,在這點上,就連楊居正的女兒楊幗都是比不上的。說謝鏡天賦異稟,天生就是一塊修煉武道的好材料,那是一點都不誇張。
謝鏡有時候甚至莫名其妙的自問:“我究竟是不是父親親生的?怎麼也看不出父親是個武道強者,而自己遺傳了父親的某些基因……”
但再天賦異稟又怎麼樣?沒有修煉精元的方法,謝鏡就要一直停留在五星武士這個階段上,永遠都無法成為一名武師。盡管五星武士在普通人群中已經很強了,屬於那種一個打二三十個不成問題的好手,但積極上進的謝鏡可不喜歡自己就永遠這樣。
“唉……還是一步一個腳印,其他的順其自然吧!即將開春科考了,可不能因為這些煩心事擾亂了心境。”
練得無味,謝鏡望了望天,便披上大衣,轉身下山了。
在他的心裏,科考才是最關鍵的。考取功名,自立門戶,讓父親不再做奴才,這才是他的夢想。
所以,他每次修煉都是偷偷一人獨自在山上,也從沒在外人麵前展露過自己的武力。在所有認識他的人眼裏,他謝鏡就是一個本本分分的讀書人。
雖不至於“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隻讀聖賢書。”但謝鏡這樣的決定,也讓他樂得清靜。
謝鏡為人低調,既看不慣侯府裏如楊安那樣的公子小姐,也不願與侯府的那些市井下人為伍,他心中揣著讀書人特有的孤傲清高,很少有人能讓他主動接近。
至於楊業……謝鏡隻能說,那是個無心插柳的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