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那濺飛水珠,共有九九八十一點,左五右四,分成九排,雖然距離不等,但每一水珠大小卻完全相同,似非隨筆點成,而且那交插行列散而不亂,極易辨認.

藍海萍本不懂易卜五行之術,但他在絕望之際,忽然發現了一線生機,雖不全知其然,但卻油生一試之念.

他茫然站起身子,右手捧珠,左手握圖,依照那濺飛水珠圓形,左轉五步,右行四步,然後又依圖形,側轉半身,再轉九步,那圖上濺飛的水珠圖形,除分九排之外,另用交插方式,顯示出五個轉身方向,每一轉向四十五度,正是反五行花樹陣式的破解之法,隻可惜藍海萍不懂五行奇門之術,方位拿不準確,多耗不少時間.

也幸得他不知其然,隻是存著僥幸之心,失敗了,亦毫不灰心失望,一次不行,二次再來,轉了有頓飯工夫,忽見眼前綠草如茵,原來已脫出那花樹陣式.

回首望去,花色爛漫,查點花樹,共計九九八十一株,和那濺飛水珠暗相吻合,但置身陣外,卻絲毫看不出那排列的花樹,有何特異之處,他幾乎不相信,那幾株花樹能把自己困在其中半月之久.

突然,他目光觸到了僵臥在花樹林中的周奇,康全,心頭微覺一震,叫道:"周兄,康兄,兩位也下這石洞中來了嗎?"

他一連高呼數聲,聲音也越叫越大,可是周奇,康全早已死了數日之久,哪裏還會聽到呼叫之聲.

他雖想重回陣中,救兩人出來,但想到那被困在陣中之苦,不禁心生寒意,長歎一聲,轉身向裏走去.

穿過了一片廣闊的草地,地勢又漸狹窄,夾道盡處,迎麵白石壁間現出兩扇石門,藍海萍運起真力一推,石門應手而開.

石門裏麵是一座三間房子大小的石**,左右各放過一塊大青石,形如蓮台,上麵盤膝坐著一尼一道,滿室奇香,直沁肺腑,中間有一座青石案台,台上端放一個一尺見方,五寸厚薄的玉盤,台前一座石鼎,鼎中滿是白色香灰,奇香就由那白色香灰中散發出來.

藍海萍估計那一尼一道,必是傳言中的天機真人和三音神尼的法身,麵對著這兩大武學宗師法體,不禁心生敬慕之意,立即伏身拜了三拜.

抬頭望去,隻見那一道一尼合掌閉目靜坐,狀似參禪入定一般,心中大惑不解,暗道:

這兩人歸真已有數百年之久,何以法體如生,毫無殘損,難道這兩位前輩奇人,都已練成了金剛不壞之身嗎?

他心中疑竇重重,但一時間卻思解不透,隻得暫時悶在心中,緩步向那石案走去.

隻見那石案玉盒蓋上,刻著"秘笈重寶,珍惜莫損"八個大字.

他本是嗜武如狂之人,一生之中都在想著如何練成絕世武功,但他並未存爭霸江湖,逐鹿武林的心願,隻是愛武太深,養成了他除武功外什麼都不想的怪癖.

他打開那案上玉盤,隻見盤內端端整整地放著三本白絹製成的冊子,另有靈丹一粒,靈丹下麵,放了一紙白箋,上麵寫道:入室有緣,特贈靈丹.他已數日未食,早已饑餓難耐,隨手取出靈丹吞下.

隻覺一股清香,直入丹田,片刻間化成一股熱流,緩行四肢百骸,不但不再饑餓,而且精神亦隨著大振,倦意頓消.

他取過白箋,霍然發現四個正楷娟秀字跡寫道:.

那共分上,中,下三冊,上冊是講述學武的初步門徑,各種內外功修習之法,以及玄門吐納之術和佛門中禪坐之法,記載之廣,遍及天下各門各派的內功優劣利弊,速成,緩進,不下數十種,分記三十六篇.

中冊寫的則是拳掌,兵刃,暗器,療傷,點**,拂**,震**,擒拿等各種手法,無一不是神奧絕學,而且每招都注有破解之法,藍海萍隻看了數頁,已自心馳神搖,響往不已……

他匆匆翻閱一遍,又打開第三冊書.

這下冊所載,和上,中兩冊大不相同,全篇隻是講一種內功口訣,而且字字博大深奧,句句含蓄玄機,從頭至尾,再無第二種武功,記載到最後幾頁,字跡潦草,顯然那執筆之人,已快耗盡心智,無法再求字跡端正……

他大略地把全書看了一遍,對上,中兩冊所載各種內外功,拳掌,兵刃,暗器,手法,雖也有很不盡了然之處,但他卻能意會到,那都是曠古絕今之學,獨對第三冊上所記載之一種內功口訣,全然不解,隻覺有很多記載古裏古怪,既非人身**道,亦非運氣行血之法,看時覺得太過深奧,索然無味.

要知那下冊所載,正是天機真人和三音神尼以上乘內功互拚受傷,化敵為友之後,合錄,當日完成了上,中兩冊後,在山腹密洞對坐,各述本身內功修為之法,天機真人所修為是玄門一元罡氣,三音神尼修習的是佛門般若禪功,兩人互相說出了本身上乘內功修為之法後,各運心智去推敲對方所習內功要旨,對坐三晝夜,忽然大悟妙諦,發覺了這玄門一元罡氣和佛門般若禪功,如能相輔並進,則可另達一種出神入化之境.

玄門一元罡氣,是以養生為主,練氣化神,由神還虛,保嬰固元,返老還童,克敵於舉手投足之間.

佛門般若禪功,則以修命為主,以靜養意,以意行功,意通玄關,功走任督兩脈,運轉於奇經八脈之內,克敵於呼吸之間.

天機真人本身內外功都已達登峰造極之境,聽三音神尼說出本身內功修練要訣之後,經過三日夜沉忖推敲,忽有大覺,啊的一聲,睜開了眼睛.

哪知三音神尼也在同時睜開了眼睛,微微的一笑.

原來兩人都在同一時間中悟出療治傷勢之法.

天機真人指著石案上錄成的上中兩冊,笑道:"如果我們在進入這山腹石洞之後,不錄這兩冊秘笈,不布那反五行花樹陣式,先要談到你般若禪功的修練之法,也許我還可療治好本身傷勢……"

三音神尼笑道:"你玄門一元罡氣,和我們佛門般若禪功,分則養生保身,合則體命雙修,我們不能在入洞之初互談修練之法,可見天意使然,但我們既能悟此大道,不妨把它加錄一本下冊,留傳後人."

兩人在合錄之初,隻想到上下兩冊,但經悟出玄門先天氣功和佛門般若禪功能合一修為之後,易名為"大般若玄功",錄記在下冊之上.

就在下冊完成之日,兩人心智耗消殆盡,無法再控製內腑傷勢,以致內傷劇然惡化.

這時,兩人都知道無能再支撐下去,雖然悟出玄門一元罡氣和佛門般若禪功合修可療內傷,但是時間來不及了,一則兩人因合錄耗費心神太多,數十年苦修的一口真元之氣,已逐漸消散,現時縱知療傷之法,但已無能自救.

幸得兩人早已有備,石室內需用之物早已備齊,天機真人拚盡最後一口元氣,把石門掩上,三音神尼把放好後,又把預先置放在石鼎中的原香草燃起,又留了一粒靈丹,然後麵對麵盤膝而坐,刹那間白煙嫋嫋,滿室清香,這兩位武學宗師,就在白煙彌漫之中,闔目而逝.

那原香草本是天地間鍾靈之氣孕育而生的一種異草,功能保屍不腐,這種異草生無時地,極難尋得.昔年天機真人遊蹤海外時,在一座荒無人跡的山上發現,他本是學博古今之人,一望之下,立時就認出是千載難遇的奇物,隨把它移植到白雲峽來,兩人坐化數百年,屍體能毫無殘損,就是得原香草之力.

且說藍海萍把三冊從頭至尾閱讀了一遍,除了對下冊上所載"大般若玄功"不解之外,上,中兩冊所記載內功,拳劍,無一不是奇絕之學,隻看得見心馳神往,喜極而泣.

在上冊最後幾頁之中,記載著那反五行陣式出入之法,以及星卜之學,簡潔明了,字字金玉,藍海萍雖然讀書不多,但因那上麵記載多是實用法門,稍一用心,即可看通.

他在石洞之中一住數日,因服用過三音神尼遺留的靈丹,一直不覺倦困.

這日,他忽覺腹中有些饑餓,屈指算來,入洞已有兩旬之久,抬頭望去,隻見天機真人道袍衣袂,微微飄動,不禁心頭一涼,暗道:這石室乃兩位武學宗師奉安法身之處,我豈能在這裏久留不去.心念一動,立時輕步出了石室,翻身帶上了石門.

這時,他已知道了那反正行花樹陣式妙用,出陣自然是輕而易舉之事.

他走近周奇,康全橫屍之處一看,隻見兩屍體已經開始腐爛,臭氣觸鼻欲嘔,不覺心生憐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