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二章、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 2(1 / 2)

民間有一句老話,說的是“看孩子和種地,大家一般都會選擇種地。因為看孩子比種地更加困難,更加辛苦。”

對於王書輝來說,政治工作,軍事工作和經濟工作。這三項工作中,雖然沒有一個工作是他有經驗的。但是,讓他選擇的話,他更願意做經濟工作和軍事工作。他認為,政治工作是最難做的。

當然,這裏的難和不難,都是相對的。從總體上而言,對於王書輝,這三項工作都不好做。

可是,就王書輝目前的能力來說,讓他帶領著複興軍打仗,雖然他自己不拿手,但是因為複興軍和這個時代的軍隊,有著全方位的代差的原因,他覺得自己可以勝任這個工作。

就經濟工作來說,因為有著時空門的幫助,初步建立起來的近代工業基地,不斷的生產出來的成本低廉的產品,讓王書輝做起經濟工作來也比較的容易。

唯獨就是政治工作,他覺得是千難萬難的。

理論和實踐之間的差距是巨大的。對王書輝來說,在這個時代裏,在********領域上,他絕對是理論水平最高的。但是,政治理論和政治實踐,這兩者是完全不同的。

搞政治理論研究,麵對的是書本,搞政治實踐工作,麵對的是人。而做人的工作,王書輝真的不擅長。

現在,原本王書輝沒放在心上,複興會大部分人都視為大敵的詹家寨和荊州衛聯軍,極具喜劇意味的被一個基地村的民兵擊潰了。放在王書輝麵前的首要問題,就不是軍事上的,也不是經濟上的了。

對內,王書輝需要抓住機會,一方麵利用潰兵潰匪給周邊村鎮帶來的兵災,給複興會上下,上一堂現實的教育課程。另一方麵,他還要趁著部隊進入各遭災村鎮救災的機會,擴大複興會的控製範圍。對外,王書輝則需應對,可能因為荊州衛指揮使苗偉常和錦衣衛荊州千戶所千戶包慧讚的死亡,隨之而來的複雜局麵。

所以,王書輝即將需要麵對的,無論是對內的,還是對外的問題,都是政治上的問題。

在自己的營帳中思考著即將麵臨的問題,王書輝就覺得有些頭疼。自己和自己的那些學生一樣,都缺乏處理這些問題的經驗。

不過,王書輝從偉大領袖身上學會了一個道理,這個道理叫做“以我為主”(字麵意義)。也就是說,在麵臨複雜局麵的時候,把精力放到自己的事情上麵。隻要把自己的事情解決好了,把自己的工作理順清楚了,把自己的實力實實在在的壯大了。外部的環境再怎麼複雜,那也是“敵人圍困萬千衝,我自巋然不動”的情況。

想清楚了這個問題之後,王書輝立即簽署了一份命令。在命令中,他要求複興會常委會抽調人員和物資,立即為即將開展的救災活動進行準備。寫完的命令之後,王書輝把文件放到一個不鏽鋼細桶中,交傳令兵。很快,傳令兵騎著馬,在兩個騎兵的護送下,離開了袁家畈複興軍第一營的駐地。

看著三個人兢兢業業、斜斜歪歪的騎著馬離開營地。王書輝的嘴角直抽抽。他心裏不禁產生了“什麼時候才能把自行車生產出來啊”的想法。要知道,騎馬傳信,可是在古代社會裏唯一的快速通訊方式了。什麼“八百裏加急”,“六百裏加急”,可不是用飛機火車送信的。那完全就是靠著四條腿的動物往死裏跑。

無論是在現代還是在古代,騎馬可是一項專門技術。不是說,隨便叫個人,交個他一匹馬,他騎上就能跑了的。怎麼騎在馬上不掉下來,怎麼控製馬,怎麼控製馬的速度,這都是需要大量的時間和專門的訓練,才能掌握的技能。至於怎麼在馬上揮舞兵器殺傷敵人,怎麼當個騎兵,那就是更加專業,更有難度的事情了。

目前,複興軍裏隻有幾個會騎馬的人。但是,這些或者在衛所裏騎過馬,或者在商隊裏當過夥計的人,自己也都非常的實事求是的說了,他們隻是能保證在勻速行進的馬上不掉下來而已。一旦馬要是跑起來了。他們就不能保證自己會是在馬背上,還是在馬蹄子下了。

為了保持通信暢通,複興會目前隻能依靠騎手傳信。在常規的通信中,複興會采取的是輕便馬車的方式。因為駕駛馬車比騎馬容易掌握,而且輕便馬車這個東西,以目前複興會的工業實力,是能夠生產出來的。

可是,軍事上的通信,就必須使用速度最快的騎兵傳訊了。但是,目前複興會一是沒有足夠的馬,二是沒有足夠的騎手。這次第一營出動,王書輝為了保證與總部的通訊暢通,才從複興軍剛成立不久的騎兵營裏,挑選了一個連的戰士,來充當傳令兵。

從目前的情況看,這些傳令兵騎在馬上的速度,真的不一定比用腳走路更快。但是,這幾個戰士就是目前王書輝掌握的騎馬水平最高的人了。其他的人還不一定比他們水平高。而在複興軍裏,他們就是速度最快的人,其次是後勤部門裝運部隊輜重的四輪馬車,再次就是用兩條腿走路的特偵營戰士,最後就是普通戰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