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零章、出乎預料與預料之中 1(1 / 2)

公元1621年12月的一個下午,複興會通商處處長胡啟凡,正在複興會總部王書輝的辦公室裏,向王書輝彙報通商處最近的工作情況。

聽彙報是王書輝最近養成的一個習慣。

倒不是王書輝剛剛在明朝末年掌握了一個現代社會鄉鎮水平的勢力之後,就養成了什麼倒黴的官僚主義作風。而是隨著複興會事業的發展,限於複興會幹部們目前的寫作能力和文字水平,王書輝發現,單方麵的看報告看文件,已經不再能夠全麵詳細的了解實際情況了。

麵對這種情況,王書輝隻能采取聽彙報和看報告相結合的辦法。每天在固定時間內,約見複興會不同部門的主要負責人,根據他們提供的報告裏的數據和表格,聽取他們對相關工作的彙報。

采取這種方法,同樣麵臨著問題。複興會的絕大多數會員,不僅文字表達能力不足,語言表達能力也很差。所以,王書輝又不得不組織了為期一個星期的培訓,對各部門的主要負責人進行語言能力培訓。

即使是這樣,說錯話,說廢話,說沒有事實依據的想當然的話,說不著邊際的胡話等等現象,仍然非常嚴重。特別是王書輝發現,聽取他們的彙報,經常會耽誤很多時間。而時間,是王書輝所最缺乏的東西。

在這種情況下,王書輝對彙報時間進行了硬性規定。每個部門的彙報總時間是半個小時。每天都要進行的各部門日常工作彙報,不能超過十五分鍾。剩下的十五分鍾是王書輝對他們指出問題,布置工作的時間。

不能不說,這種硬性規定時間的辦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在規定時間的要求下,各部門的幹部們,努力的整理自己的彙報,進行了充分的準備。規定時間的存在,在語言組織能力上對他們進行了強製性的促進。

新製度實行了半個月的時間,各部門的主要負責人,在語言表達上就開始變得條理分明,用語準確了。至少在麵對王書輝的各種提問方麵,他們能夠根據數據進行準確的回答了。

在聽取了通商處的彙報,並與統計處的統計數據相結合,對通商處的負責人胡啟凡提了幾個針對性的問題之後,因為胡啟凡的回答中規中矩,王書輝覺得比較滿意。

對通商處的工作進行了相應的布置後,王書輝就準備結束和通商處的交流,準備打發胡啟凡離開了。

王書輝從辦公桌後麵走出來,向起立立正的胡啟凡下了“解散”的口令,看到胡啟凡向他敬禮時候,就回了一禮(複興會內部禮節全部都是軍禮)。在這之後,他就走回辦公桌,準備開始下一項工作了。

等到他看完了一頁工藝研究局的報告,對其中的內容作了幾處批示之後,因為蘸水筆要蘸水的關係,才抬頭看到胡啟凡還站在自己的辦公桌前沒有離開。

“啟凡同誌,你還有什麼事兒?”王書輝心裏覺得不高興,眉頭就皺了起來。

他最不喜歡的就是很多複興會的幹部,在和自己相處的時候表現出來的這種拘謹。明明吱個聲,發出點動靜,或者直接提醒自己都可以的。偏偏這個胡啟凡為了表現出他對自己的恭順,就那麼站在那裏一點動靜也沒有的站了好幾分鍾。

“這好幾分鍾能辦多少事情呢。封建效忠思想就是這麼沒效率!”王書輝在心裏想到。

“師尊,最近有些特殊情況出現了,我想專門約個時間和你彙報一下。”胡啟凡說道。

“哦,那你先大體介紹一下情況。”王書輝低下頭一邊看文件一邊答道。

“坐下說。”王書輝必須這麼提醒一下,他都養成習慣了。自從他開始約見各部門的負責人,他就發現,如果自己不明確的指出來,明確的要求幹部坐下說話,他們就能那麼一直站著。

“是這樣的,枝江商盟的幾家企業,最近這一段時間接連出現了負責人更換的情況。各家店鋪的掌櫃和賬房等重要崗位,也出現了比較突然的人事變動。根據情報處的報告,據說這些企業的負責人的突然更換,是他們家族內部矛盾爆發導致的。”坐在王書輝對麵椅子上,胡啟凡向王書輝彙報到。

王書輝仍舊不抬頭,邊看著文件材料,邊對胡啟凡說道:“哦,那怎麼了。我不是一直向你們強調麼。我們不要主動的介入枝江商盟的事情。我們和枝江商盟的關係,要定位在供貨商的位置上。在商品銷售上麵,我們隻是和他們達成一個鬆散的聯盟,並不會完全的把商品銷售全麵的和他們捆綁。”

“我不是說了麼,你的做法我是一直很讚賞的。建立獨立自主的銷售體係,不完全的依靠別人,這個思路是很好的。我們複興會對外的工作原則就是這樣,要做到‘以我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