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當下的環境裏,誰才是最大反動派?我要告訴同誌們,封建地主階級最腐朽!最墮落!最反動!他們就是最大的反動派!”
——1622年·王書輝·《必須要堅決消滅一切反動派》
王書輝不知道自己有多出名。在1621年以前,大部分荊州人都不知道,自家境內有這麼個人物。到了1622年,凡是荊州地區上層社會裏的人物,就已經沒有人不知道他的了。
雖然在封建農業社會裏,因為生產力水平落後,科技長期不能出現變革式的發展,導致了通訊技術的落後。但是,農業社會的緩慢生活節奏,也讓上層社會的人物們,對於一切風吹草動都特別的敏感。
最開始,枝江縣的最大的鄉紳馬鬆華被王書輝消滅的時候,荊州社會上層的人物們,還覺得那不過是,枝江那種鄉下地方的土財主之間的爭鬥。等到王書輝用人不知鬼不覺的手段消滅了荊州張家的勢力之後,荊州地區的所有大地主和官員們,就不得不開始關注王書輝這個不講規矩的人了。
特別是荊州衛指揮使和錦衣衛荊州千戶所的千戶,這兩個高級武官,在發動了一千多人的強力武裝,對王書輝進行了進攻,最後卻煙消雲散,暴屍荒野之後,整個荊州地區的上層人物們,就全部都開始高度的關注王書輝這個人了。
隨著他們對複興會勢力的各個方麵的打探。不少信息還是被他們逐漸的掌握了。比如王書輝對於土地的執著,比如王書輝手段的殘忍(不少地主大戶被複興會滅門),比如王書輝的不講規矩(免費分配土地給農民耕種,隻收三層稅,高價收糧,向農民發放低息貸款,承包地方稅務等等)。這些事情,隨著複興會把自己的政策在荊州張家的土地上開始推行,他們都得到了比較詳細的報告。
王書輝做的事情裏,搶別人的地,滅人家的門這種事情,荊州社會上層的人物們都覺得很正常。因為這種事情,他們自己也做了很多。不過,他們的手段沒有王書輝這麼暴烈,他們的對象,也不會像王書輝這樣,都是地主,反而他們的大部分行動都是針對自耕農的。不過即使如此,他們還覺得王書輝的行為沒有出格。
真的讓他們覺得警惕萬分的,不是王書輝手裏的軍隊(他們自己也圈養了不少家丁打手);不是王書輝建立的農奴式農莊(他們就是這麼看待王書輝建立的農場和養殖場的);不是王書輝開工廠,做生意,搞走私(他們也做相同的事情),而是王書輝對泥腿子們好的離譜。
在他們的眼中,王書輝絕對不是和他們一路的人,因為王書輝給了泥腿子們無數的好處(無償分地,低地租,低息貸款,高價收糧等)。
王書輝的所作所為,更是直接的威脅到了他們的實際利益。因為複興會公開執行的政策,他們手中的農奴大量流失。他們控製的泥腿子本來就因為頻繁的災害越來越不好管教,有了王書輝之後,這些賤民越來越難壓製了。
雖然他們不知道王書輝早就給他們標上了“反動派”,“需要被消滅”的標簽。但是,他們從自身的階級立場和利益出發,也逐漸的開始把王書輝和複興會看成是自己的敵人了。
對於敵人,人們總要做些事情,總要努力的去打擊和壓製,甚至去消滅他們的。
荊州地區的上層社會的人物們,自然也想要對付王書輝。可是,在他們整理了一下自己慣用的辦法之後,他們發現,他們平常的手段,對於王書輝全都不好使。
因為要對付王書輝,就必須從王書輝本身的身份出發進行考慮。他們發現王書輝的身份還真讓人有些頭疼。因為,他是郡王的女婿,郡主的丈夫,是個實打實的王室宗親。從他的身份上來說,他即是體製內的人物,又不是體製內的人物。這種人對付起來非常的麻煩。
甚至於,他們想起了曾經的一個住在荊州城內的,和王書輝一樣非常難對付的家夥。那就是過去荊州城裏,理論上的地位最高的人物,遼王。
這位遼王殿下,和他的曆代祖宗一樣,對於四件事情最為在行,那就是吃喝玩樂。可是,偏偏這位隻知道吃喝玩樂的遼王殿下,對於開買賣賺錢和掠奪別人的土地非常的拿手。在正德年間的時候,老遼王給荊州地區的士紳們造成的痛苦不可謂不多。但是,大明朝對於藩王的政策就是,隻要不涉及謀反,一般來說,皇帝對於藩王是相當遷就的。
好在到了嘉靖年間,因為當時的內閣大學士張居正和遼王府之間有著世仇。在這位強力的大學士的打擊下,整個遼王宗室徹底的灰飛煙滅了。末代遼王攢下的無數田畝土地,也都成了荊州士紳的囊中之物。
雖然遼王府已經滅絕,但是,末代遼王留給荊州士紳的印象是難以破滅的。那個時候,他們的土地被遼王府占,店鋪被遼王府搶,麵對著種種災難,荊州士紳對於皇室宗親的那種無可奈何,真的讓他們刻骨銘心。
這麼一想,荊州士紳們對於王書輝的印象就更加的敗壞了。可是,就像麵對遼王他們沒辦法一樣,麵對郡王女婿,他們一樣的沒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