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了,沒辦法指的是,不能直接出動人手攻擊王書輝(他們家丁打手的人數沒有複興軍多);也不能利用官員轄製王書輝(人家通著兩京內廷呢);也不能通過小吏為難王書輝(別說那些小吏不敢,就是敢這麼幹的也隻有變成失蹤人口這一個下場)。但是,他們可以聯合整個荊州地區的士紳們,一起孤立王書輝。
就這樣,在荊州士紳們的強力推動和宣傳下,整個荊州地區的各個州縣的地主、士紳和退休官員,都知道了王書輝的霸道和“邪惡”(指複興會的土地政策)。
複興軍在鬆滋縣麵對的突發事件,就是在荊州地區的士紳們的宣傳下,聚集在鬆滋縣城避災的,鬆滋地區的地主紳士們,對王書輝的到來做出的反應。
前往縣城執行引導災民任務的第十營第二連,除了李鳳鳴的第一排,因為沒有深入到縣城附近,而且在救人的過程中保持了足夠的警戒,所有沒有遭遇到什麼特殊的情況。但是,第二連的其他四個排就沒有這樣的好運氣了。
他們先後到達縣城附近後,就被藏身災民中的本縣士紳的眼線發現。等到他們開始救災的時候,突然,一群手持兵器的不明身份武裝人員(地主們的家丁打手),從緊閉的城門中衝了出來,衝向正在救災的複興軍小隊。
戰士們的反應完全是一種下意識的。在發現有不明身份的武裝人員向他們衝來的時候,戰士們就立即緊急集合,排成隊列。等到幾百個家丁打手,到達戰士們的步槍射程範圍時,士兵們立即就在士官或者高階士兵的指揮下,進行了輪排連續射擊。
縣城周邊的四個方向內同時出現了這樣的事情,固然,武裝人員的死亡和崩潰是一種必然。但是,災民們因為害怕和恐懼導致的大混亂,也一樣不可避免的發生了。
上萬恐慌的災民,四處逃竄。不少孩子、老人和婦女在這場混亂中受傷甚至死亡。第二連連長看到這種情況,一方麵就地布置防禦方陣,一方麵派出通訊兵,向指揮部報告了這個情況。
事情從來不會向著自己預定的結果發展。這是王書輝到了明朝末年,開展了大量的工作之後得出的一個教訓。人隻能努力的把事情往自己的預定目標上推動。但是,不管你做出多少努力,各種各樣的突發事件,總是會打破你的計劃,讓事情的發展偏離自己預定的軌道。
王書輝發現,自己能做的事情,不是給自己確定多少看起來很美的目標,而隻能是一步一個腳印的做事情,盡可能的讓事情向著更好的結果發展。
就以救災這個事情來說吧。王書輝的想法是,先把難民營的建設工作做好。在這之後,一部分一部分的,分批次的把難民歸攏到難民營中。做完了這個工作之後,就可以對難民進行統一的訓練和培訓。最後,由複興會領導這些難民進行災後重建工作。
王書輝從科學統籌的角度出發,希望能夠把“難民營建設”工作和“難民吸收”工作,融合起來進行;希望能把“難民培訓”工作和“災後重建”工作,融合起來進行。但是,還沒等第一批難民到來呢,突發事件就爆發了。
等到王書輝帶領著剩下的第十營的人馬到達鬆滋縣城,廢了很大的力氣才讓所有的,近兩萬名的難民老老實實的坐在地上的之後。王書輝得知,經過救災指揮中心的那些參謀們統計,在這次混亂中,有四百多個難民不幸遇難了。
王書輝在本時空的第一年裏,經常因為各種各樣的事情而發怒。到了第二年,王書輝發火的時候就明顯的變少了。等到了第三年,王書輝已經基本上不發火了。
因為他幹的工作越多,就越發現,發怒隻是一種簡單的個人情緒的發泄,它本身不能夠解決任何問題。而各種各樣的問題,那是會一定出現,一直出現的。所以,從實事求是的角度出發,為了提高自己解決問題的效率,王書輝已經完全不會發怒了。
但是,突然麵對這樣的,無緣無故的四百多人的死亡和近千人的受傷,王書輝肚子裏的怒火不可能不會越燒越旺。
來來回回的走了十來趟,王書輝才勉強的壓下了自己的怒火。他沉聲向站在他旁邊等待命令的參謀人員問道:“製造混亂的家夥抓住了沒有?”
參謀立即答道:“老師,不明身份武裝人員,共被抓獲六人。”
王書輝對參謀吩咐道:“讓偵查員立即對這些人進行審訊,馬上把事情搞清。命令部隊立即開展災民吸納工作。”
看了看在複興軍戰士組成的包圍圈內坐了滿地的災民。王書輝繼續說道:“讓衛生部門立即開展收治工作。對於受傷的災民要好好照顧。讓後勤部門開始準備,立即給災民吃飯。吃完飯後,按照既定計劃,對災民進行分類整理,把災民帶到難民營安置。”
參謀立即記錄了王書輝的命令,之後,他提醒王書輝道:“老師,目前難民營的建設工作還沒有完成。恐怕容納不了這麼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