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良玉前兩年領著士兵在四川貴州等地作戰的時候還沒有什麼太大的感覺。可是等到她回到石柱和老家忠州的時候才發現,自己的前後左右都已經被複興會緊緊的包圍了起來。更要命的是,王書輝派遣到白杆兵中作戰的五百士兵和近兩百名醫務兵,已經和白杆兵上下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和戰場上的生死交情。
不過是短短的幾年時間,秦良玉就發現,無論是從感情上,還是從物質上,複興會好像一張細密結實的蜘蛛網一樣,把整個石柱地區和白杆兵牢牢的網在了網中。
近七百名的王書輝手下的官兵,不僅是白杆兵的戰友,更因為他們常年不懈的在白杆兵中教大家文化,為大家排憂解難,甚至就是直接的救助大家的生命,使得秦良玉手下的這支天下強軍從偏遠之地的土兵,變成了在貴州和四川被百姓和官府交口稱讚的秀才兵。
在兩年多的時間裏,白杆兵從隻有十分之一的部隊采用火器(馬祥麟的部隊)到整個部隊五千名白杆兵全部使用火器(複興會專供的閃電槍即複興會兵工廠仿製的恩菲爾德m1853)。整支部隊的作戰方式都是在複興會派遣營士兵和軍官們的指導下完成轉換的。
複興會的這幾百名士兵和軍官,不僅教會了白杆兵新的作戰方式,更教會了這些士兵基礎的文化知識和簡單的********。複興會的這些軍官和士兵不僅僅是白杆兵的戰友,也是白杆兵上下的老師。
等到秦良玉幹淨利索的完成了西南平叛任務之後回到石柱的時候,她發現幾年前窮困貧瘠的石柱已經大變樣了。在複興會的帶領和幫助下,不僅整個石柱地區的平地上的土地變成了連成一片,基礎設施完善的良田,而且原本那些不適合耕種的山地,也變成了一片片梯田。
石柱地區的百姓從過去的以半農半獵的方式謀生,變成了以種植土豆,養蠶養兔,進廠做工的方式謀生。更令秦良玉沒有想到的是,石柱地區居然建立起了一座規模不小的學校和一所口碑極佳的醫院。
經曆了兩年生死鏖戰的白杆兵士兵回到家中的時候,他們聽到的最多的就是家人對複興會和對王大老爺的稱讚。而回了一趟忠州老家的秦邦屏和秦民屏也對王家侄子讚不絕口。
無論是作為石柱統治者的馬家和秦家,還是作為被統治者的石柱百姓,都對複興會充滿了熱愛。歸根結底,是複興會用發展生產的方式,全麵的提高了當地的生產力水平,繁榮了當地的經濟。畢竟,在過去的日子裏,身處荒僻之地的石柱土司,無論是百姓還是統治者過得都非常的艱難。
秦良玉大可講那些大家要忠於朝廷之類的話。可是無論是石柱地區的上層還是下層,都在複興會的幫助下獲得了實實在在的利益。相對比從來沒有給過自己任何幫助的高高在上遠在天邊的朝廷,很明顯,複興無論是在哪一方麵都知更值得大家的擁護。
秦良玉自己忠於朝廷,她自然也希望自己治下的子民和自己的家人也忠於朝廷。所以,即使知道可能會引起衝突,秦良玉還是準備和複興會決裂。
可是,秦良玉沒想到的是,僅僅是在自家內部的討論中,自己的想法就沒有獲得任何人支持。自己一直忠厚老實的兒子馬祥麟,居然第一次和自己鬧起了矛盾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