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零章、馬祥麟的轉變 2(2 / 2)

從政治理念上講,複興會的“人民當家做主”和“為人民服務”這些政治理念,實際上和儒家的政治理想非常的接近。

馬祥麟單純的把仁義愛民的思想當成了自己的價值觀,但是為什麼要仁義愛民,怎樣做才能實現仁義愛民這些問題,馬祥麟自然而然的也是進行過專門的思考的。

問題是,這些問題的答案,在封建社會裏根本就不可能有一個切實可行的答案。畢竟封建中國的曆朝曆代的統治者並不是真的信仰儒家思想。他們需要的是用儒家思想來愚弄民眾,他們需要的是披著儒家的畫皮來維護自己的正統性。

事實是,即使是那些名聲斐然的大儒賢者們,實際上也不能真正的解決馬祥麟的疑問。他們大可以說些違背事實的,不可能實現的“統治者要清心寡欲”之類的毫無可行性的廢話和蠢話。但現實是,從來沒有一個封建統治者真的能夠做到那一點的。

其實,從孔老夫子到什麼朱熹、程顥、王明陽這些人,他們實際上都沒有拿出過一套切實可行的能夠實現儒家政治理念的辦法來。用句通俗的話來說,儒家的那一套用來唱高調蒙人那是一蒙一個準。但是要是想用他們的辦法來實踐他們的政治理念話,那是一做一個失敗的。

馬祥麟學了一腦袋的仁義愛民的思想,但無論他去問誰,誰都沒辦法給他一套真正的能夠實現人民安居樂業,貫徹仁義愛民思想的切實辦法來。聽那些秀才舉人進士,加上書香門第的老媽不停的用些什麼“心學”和“理學”之類不靠譜的高調來回答自己,馬祥麟真的是非常失望的。

複興會的到來,給馬祥麟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他最初隻是對複興會的產品,複興會的武器,複興會的軍事技能方麵歎為天人。隨著他和複興會的幹部戰士們接觸的越來越深入,他發現人人當聖賢,人人享安樂這種無法想象的事情,居然好像在自己的便宜老師的治下真的能夠實現。

最直接的證據就是,近七百名派遣而來複興會的士兵和幹部,居然人人有文化,人人都能說出一套明確清晰的道理來。

最開始的時候,馬祥麟還以為這七百人是王書輝精心調教出來的親兵呢。可是,隨著和複興會派遣營的關係越來越緊密,馬祥麟發現,那些明顯是派遣營裏的最基層的小兵們,一個個也是在軍事訓練的間隙抓緊一切時間看書和學習。更主要的是,這些士兵和軍官們還非常積極的去教導白杆兵的士兵們讀書寫字。

馬祥麟發現了這一點之後,還是覺得難以置信。所以,他又專門的找那些在石柱地區負責幫助當地發展民生的複興會幹部去了解情況。(實際上那些技術人員的文化水平比部隊裏的一般軍官還要高些。)

等到馬祥麟確認了複興會上下,無論是泥腿子(農技幹部)、商販(商業幹部),還是槍杆子(士兵和軍官),所有的人都能寫會算,說起道理來都是頭頭是道的現實之後。他真的興奮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