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六章、四省攻鄂2(1 / 2)

托爾斯泰老先生說,“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這話是很有道理的。托爾斯泰的這句話,很形象的說明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問題。

化用托老先生的話,我們可以說:走向滅亡的封建王朝都是相似的,強大興盛的帝國各有各的興盛。事實也確實如。我們看看曆史材料就可以發現,所有的封建王朝在他們最後的日子裏的憔悴形象都非常的類似。

其中,武裝力量的衰弱就是這種相似性之一。

正常情況下,即使像石柱土司的白杆兵,這種可以隨意調派的地方性部隊,也沒有這麼連年調派的道理。

從1616年遼東之戰開始到1625年奢安之亂被提前平定(與正常曆史上相比較),秦良玉母子和秦氏姐弟,已經帶領著白杆兵為了朝廷在東北和西南連續作戰十年的時間了。

在這十年中,白杆兵都已經換了五六批。要不是王書輝和複興會對石柱地區的援助,以石柱土司本地的人口和生產力水平來說,根本就支撐不了這麼長的時間。比如在遼東戰場上,白杆兵就戰死了四千多人。這可是最純粹的人口消耗。

秦良玉一家率領的白杆兵還是在1625年,也就是今年的年中才回到了自己的家鄉的。正常來講,就是朝廷再怎麼看不起土司兵,不把土司兵當人看,也不可能這樣無休止的征召。

朝廷之所以這麼做的原因,我們得說目前的閹黨們還是比較靠譜的。閹黨領袖魏忠賢也好,閹黨的在政府係統的代言人顧秉謙也好,他們都知道的一個問題就是,目前大明朝的軍隊裏,能夠拉出來打仗的,隻有邊兵和土司兵兩種了。

當初程紹的事情被報到上麵的時候,魏忠賢真的有些不敢相信。地方軍隊的狀況居然差到了這種情況。居然根本就不用他們和叛匪交戰,僅僅是個遠途行軍就能把隊伍跑散把主帥逼死。

魏忠賢這個政治人物當然也是把黨爭放在政治生活中的首位的。可是和東林黨還不同,甚至和其他的閹黨文人不同,魏忠賢是真把大明朝看成是朱家皇帝的家當,把自己看成是大明朝的大當家的。

在魏忠賢看來,黨爭掌權這些事情固然重要,可是幫助皇爺把家當好,這也是相當重要的事情。所以,魏忠賢就不得不把整個事情詳細的對大明朝的骨灰級木工愛好者天啟皇帝進行了報告。

魏忠賢把這事兒看的挺重。人家天啟皇帝根本就沒把這事兒放在眼裏。用他的話說,“世廟老爺(嘉靖帝)在的時候,天下的衛所兵就壞了,所以才有了戚家軍。這就是為什麼從世廟老爺開始,曆代先帝都重內廷的道理。祖宗們是用你們幫天家看著那些文賊武痞呢。”

天啟皇帝難得從木匠活中解脫出來談兩句朝政。這一次他超水平發揮,根據魏忠賢的提醒,想起來應該朝各地派遣新的鎮守太監的事情來了。之後他就和魏忠賢討論起各地鎮守太監的人選。

這種事情,由不得魏忠賢不上心。這可是直接歸他管,可以讓他把勢力延伸到地方的好機會。所以,湖廣兵亂的事情,就這樣被天啟皇帝本人給打岔過去了。

翻開曆史的話,我們要說朱家的皇帝和其他朝代的皇帝有一點不太相同。似乎朱明王朝的皇子皇孫們對於繼承權的爭奪,除了發生過一場“靖難之役”和一場不靠譜的“寧王之變”以外,朱家皇朝在這方麵還算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