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四七章、肖文龍的覺醒6(2 / 2)

這樣一來,複興會就建立起了一套,以防疫工作為基礎,社區居民醫療和正規醫院醫療相結合的全民醫療體係。

雖然目前複興會直接控製的人口還不到五十萬人。可是這樣的人口規模還是給複興會醫療體係帶來了巨大的壓力,以至於複興會的專業教育工作,目前除工業學校外,就屬醫學學校的規模最大。當然了,規模最大的仍舊是屬於正規教育的少年軍校係統。

用工業化和標準化手段教育出來的學生肯定有這樣那樣的缺點。

在複興會醫療係統建立的初期,大量的醫療事故不斷的發生。可即使是這種情況,廣大枝江地區的人民群眾還是更加相信治愈率高(相對於本地中醫大夫),花費低(複興會醫療體係開支由財政統一支出,複興會的醫院對於當地群眾采取基本免費的醫療)的複興會人民醫院。

當然了,複興會之所以能夠為醫療體係支出高額的開支,根本原因還是因為複興會生產的各種藥物,在對外輸出的過程中獲得了巨額的利潤。一個瓶隻裝了三粒磺胺的消炎藥,在江南地區的售價就達到二十兩銀子的高價。

除了藥品進行前期推廣的時候(指複興會向各地推銷藥物的過程)花費較高以至於支出高於收入外,在複興會的化學藥物在江南地區被推廣之後,複興會的磺胺、阿司匹林等藥物就開始供不應求。就是二十兩銀子三粒的磺胺,因為要優先供應複興會自己的醫療係統,還會經常會出現供不應求的狀況。

當初複興會在建設勞改營衛生所的時候,就對房子進行的專業的裝修和改建。隻不過是五個房間,四十個床位的低水平的勞改營衛生所住院處,就讓肖文龍覺得不可理喻,過度奢華。可是當他看到枝江縣人民醫院的時候,他還是被眼前的景象驚呆了。

前後兩棟,二樓用天橋相連的複興會枝江人民醫院,住院處共有房間六十個,床位三百張左右,專業醫護人員六十多人。

前後兩棟的三層紅磚紅瓦樓房,居然全部都是用來開設醫院的。單從醫院的規模上講,肖文龍就覺得難以置信。

在閆愛華的帶領下,肖文龍開始了一整天的考察工作。很快他就發現人民醫院的醫生使用著各種專業器械(聽診器,手術刀,縫合針等等)和各種他見所未見的藥物(生理鹽水和葡萄糖是什麼他都沒聽說過)給那些在他看來非常難以治療的病人進行著治療。

肖文龍在他自己的專業方麵還是有著一定的自負心的。可是看到複興會的幹部快速的快速的確診並治好了一個在他看來非常棘手的輕度肺炎患者之後,肖文龍開始真真正正的產生了些服氣的情緒。

特別是,人民醫院真的在對幾十上百的病人進行著免費醫療。即使是那些沒有複興會戶口本和身份證的外地百姓,他們要付出的不過是十幾個銅板的藥費。

這種幾乎是完全免費的送醫送藥的做法,實實在在的讓肖文龍感到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