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棵榆樹,不過是因為老百姓對於它能夠結出的,可以用來當成是救命的糧食替代品的榆樹錢十分的寶貝,派了個少年人進行看管,就引來了一場無妄之災。
現在的吃的飽飽的老百姓聽了這事兒,十有八九會感覺非常的可笑,把這件事情當成是茶餘飯後的笑談,隨便說說就完事兒了。
可是在明朝末年那個環境裏,一切現代人看起來極為荒誕的事情,都是極端現實的事實。
房大壯作為一個半獵戶少年,從十歲開始,就和他的父親和哥哥在大山裏和各種野獸搏鬥了。可以這樣說,他雖然沒上過任何的學,可是他卻在現實生活中接受了最深刻的弱肉強食的進化論教育的。
對於房大壯來說,人和畜生其實是一種東西。大家無非就是憑借著各自的本事生存。你的力氣大速度快,你就能在大山裏留下一條命來。你的力氣沒有我大,你的速度沒有我快,那麼你就老老實實的接受死亡的命運吧。
對於房大壯來說,人類社會當中實在是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比如說,明明城裏的糧店裏有很多糧食,糧店裏的人加上掌櫃和夥計也才四五個人。成千上萬的老百姓明知道那裏有糧食有吃的,可是卻寧可自己活活的餓著甚至餓死,也不知道結成團體打倒那些掌櫃和夥計,從糧店裏搬糧食吃。
這種事情在房大壯看來十分的不可思議。
房大壯也是在親戚的教導下慢慢的接受了現實的。
他也知道了開糧店的就是本州的知州大老爺,知州大老爺手下有不少的兵士。知州大老爺上麵還有知府大老爺,知府大老爺手下有更多的兵士。知府大老爺上麵還有什麼巡撫大老爺,巡撫大老爺手下有更更多的兵士。乃至於,巡撫大老爺上麵還有皇帝大老爺,皇帝大老爺手下就是天底下所有的兵士。
通過一個簡單的聯係,房大壯認識到,天底下的糧店背後都靠著皇帝大老爺,皇帝大老爺手中有無數的兵士,所以老百姓才不敢從糧店裏不花錢就搬東西。
雖然房大壯心裏總有個“天底下隻有一個皇帝大老爺,但是吃不飽飯的老百姓卻千千萬萬,明明老百姓的人多勢眾,憑什麼要害怕一個人?”的疑問。但是他也知道了,不花錢就想搬走別人的東西是不對的道理。
可是道理這個東西往往總是會和現實相衝突。明明榆樹是親戚家的,但是信陽知州的兒子,卻能什麼也不給就搶走親戚家的大榆樹。這樣的道理和現實的衝突讓房大壯對於那些親戚教導他的,本來他就不怎麼理解的道理,徹底的不相信了。
房大壯重新撿起了他原本的弱肉強食的價值觀。在思想簡單幼稚的他看來,除非信陽知州的兒子比自己的力氣大比自己的速度快,射箭比自己射的準,他才能把自己看守的大榆樹白白給他。
就這樣,在信陽知州兒子的小妾,那個揚州瘦馬坐著傳說中的千年神木的大榆樹做成的馬車招搖過市的時候,一支做工很粗糙的箭射穿了她的脖子。這個四百多年前的四奶或者說不知道是幾奶的從良技女,就那麼在一個半獵戶小子的箭下“香消玉損”(我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