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八七章、新的開始 3(1 / 2)

刨除人的信仰、情操、道德、素質這些東西,單從人的本性來說,一個人為什麼會主動的加入到一個組織中去?為什麼很多人會爭先恐後的加入到一個組織中去?

我們如果把這個事情放到當年中華民族麵臨著生死存亡的危急時刻的近代的話,我們不得不說,當年那些舍家棄業,投身革命的前輩們,單純的就是因為從當年的黨的身上看到了挽救民族挽救國家的希望,所以投身了革命加入了黨。

不過呢,即使大明朝就是正處於晚期的時刻,進入了病入膏肓的階段了,可是單純從外部環境上講的話,晚明中國的情況的惡劣的程度還是完全沒辦法和那個每個人都要麵臨著當亡國奴的屈辱時代相比較的。

明朝末年的中國環境,實際上是一種相對混亂和絕望的時刻。它並沒有和中國其他的封建王朝的末期階段有著什麼根本性的不同。

更主要的是,在這個時代裏能夠被稱之為有識之士的肉食者,全都是在已經僵化腐朽了的儒家思想的圈子裏轉磨磨的人。除了高談闊論那些有關心性,有關人欲天理之類的廢話之外,有資格參與和領導社會思想變革的封建知識分子裏,就是比較高尚,真的有些信仰的人,也不過是“平時袖手談心性,臨危一死報君王”的水平。

王書輝在明代並沒有成功的找到那種本身就有革命意識,本身就有投身革命改造世界的偉大情操的人。這種人無論在曆史上還是在本時空的現實裏都不存在。

我們實事求是的說,王書輝實際上是憑借著超越時代的思想,超越時代的理論,超越時代的技術,超越時代的手段,使用“先進”的影音技術(電影)和工業化的教育體係,批量化的,工廠化的,標準化的在生產著具有先進思想意識的人。

王書輝的弟子們,複興黨近萬名的黨員們,你要說他們是革命者,那你就太看得起他們了。從他們目前的思想意識水平上看,他們最多能夠成為勉強合格的執行者,基本合格的操作人員。

你別看王書輝使出渾身解數對這些人進行了六七年全方位的教育和培養,也別聽他們談論起曆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的基本理論頭頭是道。他們或許了解了這些可以作為革命者的精神食糧的寶貴知識。但是他們畢竟不是自發自覺的投身革命工作的。

王書輝先把他們收納到了自己的麾下,然後才把各種知識和理論教導給了他們。這就像在現代社會裏一樣,全中國無數的以億為單位計算的,從初中開始就係統的學習了科學社會思想的年輕人,他們的理論知識水平並不比當年那些在槍林彈雨中為革命犧牲的前輩的水平低。

或者可以說,他們的理論水平要比那些經曆了雪山草地的殘酷考驗的偉大戰士們的水平要高的多的多。

可是呢,那麼多比當年革命年代的革命者的理論知識水平還要高的,受過係統的教育,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中國人,又有幾個把科學社會思想,甚至再低一點要求,又有幾個人能夠把唯物主義理論作為自己的信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