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說的說,不該說的不說。該問的問,不該問的不問。這樣的處事道理,現代人往往把它作為重要的標準來衡量一個人的素質。可是在明朝末年這個時代,一個普通的大戶人家的家奴就知道的非常清楚,執行的非常徹底。
趙家富是南直隸的一個大海商家的家奴。他家幾代人都在這個趙姓海商家生活,全家人都是這個大海商家的家生奴仆。
江南地區的海商的貿易行為,主要還是針對日本和南洋的。不過因為朝鮮方麵也有一些貂皮人參之類的特產,所以走北方航線和朝鮮做生意的雖然不多,也還是有的。
南直隸趙家的主要業務也是針對南洋地區的。自從複興黨的工業品大批量的進入江南市場以來,複興黨的工業品也成了趙家的重要貿易內容。在這些江南的大地主大商人眼裏,複興黨是不存在的,隻有複興商社這個商業組織存在。他們認為複興商社就是王書輝這個在荊州地區勢力頗大的郡王女婿經營的產業。
因為大部分江南地區的地主豪紳們都知道枝江王府和南北兩京的那些大太監的關係非常的熱絡,所以即使複興黨的工業品傾銷給他們造成了一定的利益損害,可是他們還是對複興黨采取了一種防範中合作的態度。
和那些背景複雜的江南大地主大商人不同,趙家屬於那種買賣很大,但是背景比較淡薄的類型。趙家一直巴結著南京的鎮守太監,通過這個太監的關係,趙家和複興黨的商業合作一直比較緊密。
正是因為這樣的原因,在得知複興黨南京辦事處在招募朝鮮語翻譯的時候,趙家負責朝鮮方麵貿易的二房當家老爺主動的找到了複興黨南京辦事處的負責人,把自家的幾個懂朝鮮語的家奴送給了複興黨。
就這樣,原本趙家的家奴趙家富一家成了複興黨治下的百姓。到了複興黨治下以後,趙家富的老婆被安排到複興軍海軍學校裏從事後勤工作。趙家富的兒子和女兒進了少年軍接受教育。而趙家富本人則因為他的特長(朝鮮語),成了複興黨商務局的一個普通職員。
雖然在複興黨治下生活了也有半年多了,甚至能寫會算的趙家富還通過了脫盲考試和小學學力測試獲得了小學文憑,可是趙家富還是沒太搞清楚複興黨是怎麼回事兒。
私蓄武力,把持地方。這樣的事情,作為江南大海商家的家奴,趙家富其實是見過很多的,他並會因為這個對複興黨的所作所為大驚小怪。所以他最開始以為複興黨應該就是王書輝這個郡王女婿經營起來的勢力。
可是隨著他對複興黨的了解越多,他對於複興黨反倒越來越看不明白了。說複興黨是豪強地主吧,複興黨也確實通過“巧取豪奪”等等“燒殺搶掠”的不法手段弄了不少的地。可是複興黨對老百姓泥腿子,卻比官府和那些真正的豪強地主要好一萬倍。就是他這個大戶人家的家奴,作為一個掌握著專門技術(朝鮮語翻譯)的有用的人才,他在趙家的待遇也沒有複興黨對治下的老百姓好。
不過,常年的奴仆生涯,幾代人的奴仆身份,讓趙家富知道什麼是該操心的,什麼是不該操心的。
趙家富非常有職業道德的認為,自己作為一個小小的商務局裏的職員,隻要對得起局裏發給自己的工資也就夠了。至於複興黨是好是壞,複興黨是要造反還是要如何,那就不是他該關心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