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製度、奴隸製度的落後性真的是無處不在的。
就比如說嶽察·阿克敦的死亡吧。在正常的情況下,現代部隊即使遭遇了最高指揮官被斬首的事情,因為有著完善的軍事體製,現代部隊裏立刻就有二把手甚至三把手可以先後的接管部隊的軍事指揮權。
很明顯,在八旗製度裏並沒有這樣的設置和安排。在最高軍事長官被突然擊斃的情況下,披著重甲正在進行衝鋒的女真兵們先是愣了一下,之後就滿眼通紅的絕望的向複興軍的陣地發起自殺性的衝鋒。
說他們絕望,那是因為按照後金女真的規矩,一旦出現主將被殺的情況,整個從征的旗丁士兵就一起犯了死罪。在這種情況下,除非打敗敵人可以免除死罪之外,沒有任何的辦法可以活命。
說他們發起的是自殺式的衝鋒,那是因為還沒等他們把自己的衝鋒速度帶起來呢,複興軍陣地裏的75毫米火炮就開始發射了。
五門大炮連續向著密集的人群裏快速的發射著炮彈,射殺著女真人的後陣,把等在後麵準備發起衝鋒的蒙古騎兵炸的四分五裂。而前陣那些進入機槍射程的披著三層重甲的八旗“勇士”們,則被揮舞著火鏈的複興軍機槍,像割麥子一樣一片一片的割成兩段、三段。
在對蒙古人和明軍的作戰中戰無不勝,不懼任何的火槍射擊和弓弩射擊的三層重甲,在複興軍的火力麵前就像紙糊的一樣脆弱無力。
和那些“死腦筋”的女真兵不同,思路靈活善於在戰場上“轉進”的蒙古兵在受到火炮的襲擊之後立即就開始逃離戰場。
不過非常不幸,要是他們遇到的是複興軍的其他部隊,他們還有逃走的可能性,但是他們遇到的是非常具有創造力的,在複興軍中以頭腦靈活著稱,對於軍事非常具有靈性的複興軍遼南第一軍團第六營第二連連長褚玉生。
褚玉生以具有靈性而被稱道於複興軍,那麼他能拿的出手的東西,肯定就不會隻有用矮牆代替壕溝這麼簡單的東西。針對複興軍機動能力差,對騎兵逃逸的抑製能力不足的問題。褚玉生創造性的引入了戰車的概念。
兩匹馬甚至四匹馬拉著輕便的,前低後高的,安裝了機槍的,配備了R·P·G火箭兵的,開放式的,裝有專門的避震設備的四輪馬車,就是褚玉生這個家夥設計出來的專門針對騎兵的武裝馬車。
在阿克敦麾下的蒙古牛錄剛剛逃跑的時候,兩輛四馬驅動的四輪武裝馬車就從已經停火了的複興軍陣地裏衝了出來,以一個非常快的速度奔向正在逃逸中的蒙古騎兵們。
和現代社會不同,現在的遼南地區雖然地勢相對平緩,但是這個時代的東北各地都是那種未經開發的原生態的狀況。複興軍的武裝馬車當然不能離開已經殘破不堪,但畢竟相對平緩的官道。可是那些逃跑中的蒙古騎兵一樣沒辦法在官道之外的地方騎馬。
畢竟在這個時代裏,除了官道區域以外,東北的野地裏也長滿了各種高矮的樹木。
就這樣,除了個別幾個頭腦靈活的蒙古兵拋下了戰馬逃進樹林裏得以活命之外,絕大多數的蒙古騎兵在逃命的過程中被追上來的複興軍武裝馬車上的機槍連人帶馬的撕成粉碎。個別倒黴蛋被武裝馬車上的火箭兵用肩扛式火箭筒直接射中,被爆炸的火箭彈炸的四分五裂。
可能是那種火箭彈上身之後炸成碎塊兒的景象太過恐怖了吧,不少蒙古兵在看到這樣的景象之後,居然直接下馬跪地投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