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二八章、三種“非國民”(1 / 3)

1631年的枝江老縣城隻是一個非常單純的居民聚集區了。

複興黨的枝江縣委縣政府駐地不在枝江老城裏麵,所以除了各種各樣從原來的董灘口遷移到枝江縣城裏的商業鋪麵和服務業以外並沒有什麼工業企業,這使得枝江縣老縣城難得的沒有什麼工業汙染。

王書輝有很多年沒到枝江縣老縣城裏來過了。複興黨在枝江縣城沒有什麼布置,但是枝江縣城裏麵卻有一個複興黨治下獨此一家的東西,那就是王書輝的老丈人朱術圳的枝江郡王府。

王府的規模其實也不大。畢竟當初重新王府的時候,王書輝隻是按照自己的老丈人和自己妻子的幾個舅舅家的實際需要修繕的。隨著朱微妏的幾個年輕的舅舅都搬出了王府,現在的枝江王府裏麵隻剩下朱術圳和幾個老頭子了。

這一次朱術圳突然讓人打電報叫王書輝過來,王書輝還有點奇怪。要知道他的這個老丈人自從從報紙和廣播上搞清楚了複興黨是怎麼回事之後,就是一直避免和自己見麵的。雖然沒有直接的明說過,但是王書輝也能從自己的老丈人眼中看到深深的忌憚。

這種忌憚和過去看到王書輝的殺伐果斷而被嚇到還不一樣,那是身上有著太祖血脈的封建貴族朱術圳對於革命者王書輝的忌憚。

進了枝江老縣城,到了自己老丈人的家,看到自己老丈人家門口迎接自己的那個麵白無須的老頭子之後,王書輝才想起來,前一段時間內保局的人有一份報告,說是原本被軟禁在鍾祥縣大明朝景陵的老太監劉若愚,前一段時間申請到枝江縣來服侍朱術圳。王書輝當時沒把這個事情當成個大事兒,就同意了。

作為承天府鎮守太監的劉若愚,在複興黨對整個湖北根據地進行改造和建設的過程中,明確的認識到了複興黨是怎麼回事,所謂的王府儀賓王書輝是什麼樣的人。

在整個承天府的所有武裝力量,包括景陵衛的明軍也都被改造成了鍾祥農場的農業工人之後,劉若愚被勒令負責景陵“風景區”的衛生工作。

到了這個時候,劉若愚就徹底明白了自己緊怕步了自己前任的後塵而小心翼翼的應對的王書輝,是個要把大明朝的天翻過來的人物了。

最開始的時候,劉若愚還覺得這可能就是一場和當年武宗皇帝時候的“寧王之亂”一樣的鬧劇。可是在觀摩了幾次批鬥大會,又參觀了幾次當地農場建設場麵以及農場職工的軍訓之後,劉若愚漸漸的認識到,王書輝要鬧起來的這場亂子,不見得是“寧王之亂”,倒有點“靖難之役”的意思了。

在大明王朝內廷那個人吃人的地方,一步一步的從一個低等灑掃雜役到一個內值房的高級文書經管,能夠在魏忠賢對大內的清洗下幸存下來,最終謀到個地方鎮守太監的高級位置養老,劉若愚這個老太監的眼力還是有的。別看他隻是個太監,但是當初在大內呆了幾十年的他也明顯的感覺到大明朝的國事是一步步的衰敗下去,越來越不行了。

別的不說,光是他在內值房整理文書的時候,他就看到了多少各地的大災和大亂了。想明白了這個問題,劉若愚就覺得投靠王書輝的老丈人是他唯一的選擇。畢竟他已經大約的察覺到了,在複興黨裏麵好像是沒有他這種人的位置的。

看到一個陌生的老頭子認認真真對著自己行著磕頭的大禮的時候,王書輝才想起來,這個老太監可不簡單。此人可是在後世的曆史上,以一本記載明朝宮廷製度和事跡的曆史文獻資料《酌中誌》而聞名的。基本上研究明史的人都知道明末有這麼個老太監。

雖然不太理解這個在大明內廷裏沉沉浮浮,甚至曾經在司禮監裏混過的高級太監為什麼這麼鄭重的對自己大禮參拜,但是出於對老年人的尊重,王書輝還是親手把他給扶了起來。

“我們複興黨不講究這一套,劉老先生還是不要這麼客氣了。我嶽父這次找我來有什麼事情,你是照顧他的人,你知道不知道是怎麼回事?”

劉若愚是在大內呆過很長時間的人,雖然在他眼裏王書輝很可能就是下一朝的新皇帝,但是他還是非常有操守的沒有多嘴,反而說自己是個奴婢下人,不敢參與貴人們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