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代社會裏,有很多人誤認為通貨緊縮對老百姓是有好處的。有人產生這樣的觀點,其實是因為他們對於中國經濟有一種錯誤的認識。
現代中國的經濟製度,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資本主義經濟製度。雖然在大的趨勢上有這種傾向,但是到目前為止,因為國有企業的存在,因為國家相對比較完善的宏觀調控製度,中國的經濟目前還是一種把市場經濟作為運營手段的高等級的資本運營體係。
資本主義製度本身有著無法避免的周期性經濟危機。這種周期性經濟危機其實也不是自然產生的。這種經濟危機是在資本主義的生產關係下,掌握著國家經濟命脈的資本家集團人為製造出來的。
用一個比較簡單的方法來解釋的話我們可以這樣來看,以一個工廠為例,在這個工廠裏有兩個群體,一個是掌握生產資料的工廠主,一個是沒有任何生產資料的工人。
工人用自己的勞動製造出商品,工廠主把工人生產出來的商品賣給工人,之後再把出賣商品所得的一小部分交給工人作為工資。工人們用這些工資再去購買商品。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可以發現,如果工廠主把賣出商品的所有所得都交給工人,讓工人們購買自己生產的商品的話,這個過程就是一個完美的不斷循環的過程。但是在現實中,工廠主,也就是資本家是不會這麼做的。
他們把自己掌握的生產資料拿出來組織生產的目的又不是為了做慈善,而是為了牟利的。這樣一來,每一次生產之後,工廠主都會把出賣商品的大部分所得占為己有,而為了更有效的獲得更多的利益,他會不斷的使用各種方法去降低工人的所得。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就可以非常容易的發現,工人們生產的商品越多,自己的所得其實就越少,工人們生產出來的商品越少,自己的所得仍舊會越少。和生產本身沒有任何關係,因為有工廠主的存在,他們的收入肯定是越來越少的。
在這種情況下,無論工人們生產出來的商品是多是少,工人們因為所得都會不斷減少,他們對於商品的購買力是一直處於下降趨勢的。
而工人們買不動商品,他們生產出來的商品就會相對過剩。在這裏,不是商品真的過剩了,而是因為資本家對剩餘價值的剝削,工人們在缺乏商品的情況下也沒有對商品的購買能力了。
生產出來商品而又賣不出去,賣不出去,工廠主就無法獲利,在這種情況下,因為工廠主本身的利益導向,他當然不會去增加工人的購買力,而是會采取解雇工人,提高工人的勞動量等辦法降低生產成本。
這個時候,工廠主的做法其實是在進一步的破壞工人們的購買力的。工廠主的做法其實是在加重危機的過程。
當這個危機隨著商品生產的不斷進行而不斷的積累最終爆發出來的時候,工廠主一般就會把工廠關掉,最終讓整個生產過程全部停止掉。
從這個過程中我們可以發現,導致經濟危機的不是真的商品過剩了,而是因為資本主義的生產關係本身在人為的製造商品的相對過剩。一方麵是大量堆積的商品被資本家為了保證商品的價格而被銷毀,另一方麵是被資本家剝削成赤貧最終失業的毫無購買力的工人們。
馬老人家就是在看清了這個資本主義生產關係下的生產過程之後,才明確的指出,其實隻要剝奪了資本家對生產資料的占有,工人們自己組織生產,就可以保證商品生產過程的健康持續的發展了。
從這個事情上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來,經濟危機這種東西,其實主要還是人為造成的。正是因為處於統治地位的,占有生產資料的統治階級本身的貪婪和愚昧,才最終導致了破壞性巨大的經濟危機出現。
從一個政權的角度來說,能不能有效的抑製生產資料的占有者,也就是統治階級本身的貪婪和欲望,平衡生產資料占有者和被剝削的被統治階級之間的關係,是這個政權能不能繼續存在下去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