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說,在黃台吉死後,雖然代善和多爾袞兩人在各方麵的能力都無法比擬黃台吉,但是兩個人身上還是有著優秀的部落領袖的素質的。
多爾袞的決斷非常的果決。在發現了後金女真在複興軍麵前無比脆弱的事實之後,他立即就拋掉了作為愛新覺羅氏的興起之地的沈陽地區,帶著他麾下所剩不多的物資和全部的人口,立即逃到往蒙古草原。
為了保證自己的撤離行動的安全,他還深謀遠慮的擊破了可能對他的遷移行動造成威脅的大淩河堡,打的祖大壽部落荒而逃。在這之後,他立即和大隊人馬會和,帶著七萬多女真人和蒙古人向大寧方向移動。他的最終目的地是臣服於後金政權的喀爾喀蒙古駐地。
而在多爾袞帶著人馬撤出沈陽地區之後,代善的決斷居然一點兒也不比多爾袞猶豫到哪裏去。他把沈陽城內的物資和人口搜羅一空之後,在沈陽城內放起了大火。之後他就果斷的帶著所有具有移動能力的人口(除了女真人和蒙古人外,他也沒放棄漢人奴隸)共十二萬人,一起向鐵嶺衛以北的安樂州地區撤退。
他的最終目的地,是早就被兼並和同化了的,已經變成了八旗各部成員的海西女真的故地奴兒幹都司地區。
所以當複興黨遼南根據地派出的部隊到達沈陽城外的時候,看到的是空無一人,已經被大火燒成了廢墟的沈陽廢城。
但是這也並不是說整個遼東地區就隻剩下目前不到三十萬人的複興黨治下的遼南根據地人民了。無論是多爾袞還是代善,這些已經享受慣了農業文明成果的人,都沒有充分的認識到從農業文明退化到遊牧漁獵文明的巨大差距和困難。
雖然因為受到蒙古人的巨大影響的關係,他們在遷移過程中都驅趕著大量的牛羊牲畜作為糧食,但是有限的牛羊牲畜根本就無法滿足幾萬十幾萬人口的供給需要。在這種情況下,無論是那些沒有特殊待遇的普通女真人,還是處於被壓迫被剝削狀態的蒙古人和漢人奴隸,都開始在遷移的過程中大量的逃散。
落荒而逃的問題就在這裏,即使多爾袞眼睜睜的看著自己原本是七八萬人的人口一天天的減少到四萬人,可是為了保證自己的移動速度,為了保證自己核心部隊的戰鬥力,他根本就沒辦法抽出人手來追捕逃跑的人。
代善麵對的情況也是相同的。他那十幾萬人的龐大隊伍中,能夠得到優先供給和照顧的都是些女真貴族。在遷移的過程中那些底層的女真人、蒙古人和漢人奴隸的生活比平常更要惡劣一百倍。
這樣一來,無論是底層女真人、蒙古人還是漢人,他們自然而然的都會逃離代善的隊伍,跑到外麵自謀生路。除了少部分野性未馴的“生女真”直接逃進了深山老林之外,那些過慣了穩定的農業社會生活的女真人、蒙古人和漢人奴隸,直接就逃回了沈陽地區,準備投靠複興軍。
他們可是都知道,複興黨對普通的女真人、蒙古人並沒有什麼敵意的。他們中的不少人都知道,複興軍麾下有一支叫做複興新軍的部隊。在這支部隊裏,投降的女真人、蒙古人都會得到安置,獲得一份工作,甚至可以轉化身份直接為複興軍效力。
所以,當代善帶領著隻剩下四萬人的隊伍抵達了撒叉河衛,當多爾袞領著三萬多人的隊伍抵達喀爾喀部駐地,當遼南複興軍抵達沈陽城外的時候,大約有兩萬多的女真、蒙古和漢族奴隸逃兵,零零散散的散布在沈陽廢城周圍地區,急切的期盼著複興軍的到來。
不僅是他們在心裏埋怨複興軍來的太晚了。執行本次任務的複興黨遼南軍區的混編旅自己,也對軍區這麼遲緩的才做出決定感到不滿。
在明明可以打上一場漂亮的追擊戰的情況下,放著十多萬敵人就那麼跑到北邊去追之不及了,這種情況讓遼南軍區的各級指戰員們深感鬱悶。但是一切行動聽指揮是他們必須堅持的。即使不能理解軍區的決定,新組成的隻有三分之一是作戰部隊,剩下的三分之二的部隊是生產建設兵的混編旅,還是按照軍區的命令,老老實實的開始執行新沈陽的建設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