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經濟問題,就是消費意願的問題(2 / 2)

“那就是2.2兩銀子,嗯,也對,太平軍沒開始蘇南戰役,江南地區還沒有糜爛,糧價不高也正常。對了,你那個一石,是石頭的石那個多音字,還是扁擔的擔?”

“石頭的石!”

“那就是容積單位了。嗯,果然,根據我這裏查到的資料,晚清時代稱量糧食,還是根據體積來算米,不是按照重量。這裏資料說,清朝一鬥米是十升,一鬥普通不脫殼稻米的話,大概相當於現代社會的12.5市斤左右,也就是6.25公斤。一石是10鬥,也就是62.5公斤。當然,具體如何我不太清楚,你以後得給我一個你們那邊的度量衡,我自己這邊算一算才行。”

“沒問題。”李永吉點頭。

“好,那麼按照我的計算,你那邊十石大概就是625公斤,一石米2.2兩銀子,清朝一斤十六兩,一兩大概等於35到37克之間,就算一兩36克吧。真麻煩,這樣,再這樣……啊,算出來了。”

“怎麼樣?”李永吉問。

“我們的標準,重量統一按照現代克算,價格參照人民幣,畢竟你肯定要跟我買大量現代品,就是外彙價了。”張信達道,“如果按照一克白銀3.5元人民幣算的話,你那邊的收購價,等於4.43元人民幣一公斤大米,而我的收購價,卻隻有2.68元一公斤,有1.75元的差價,等於半成多呢。”

“這利潤可不怎麼樣。”李永吉搖搖頭,“雖然看起來不錯,但比起不鏽鋼製品,藥品,哪怕就是日化用品等其他工業品,這個差價不算多吧?”

“是不算太多,但你別忘了,這是按照白銀當參照物的,而後世白銀大幅度貶值,實際上這麼當參照不對。”張信達道,“如果以黃金當比值,那差價就大了去了。”

“你都說了,短期內黃金不好換,黃金在這邊也是稀缺物。”李永吉一陣無語,對這家夥說話跑題的能力深感無力,為了怕他再跑題,立刻就道,“換金子的問題先放一邊,還是繼續說糧食吧。”

“對,糧食!”張信達興奮不停搓手,“說起糧食,關鍵是有銷售渠道,至於賣糧渠道,嗯,你那個家雖然有不少土地,但還是以倒騰糧食為主業的吧?”

“沒錯。”

“正好,現成渠道有了,不需要你自己冒險開辟新渠道。糧食是必需品,隻要量大,利潤還是很可觀的。比如你一天賣一噸,利潤就是1750元人民幣,十噸就是一萬七,這還是按照白銀價格算,真要換成銅錢過來,價值起碼翻兩番。”

“哪有可能每天賣十噸糧食?”

“怎麼不可能?糧食在你那個時代是戰略用品,1859年的清朝,光一個江南大營就有十幾萬人,考慮到那個時代缺乏副食,主食吃得多,按照每人一天吃5斤米的量,十萬人一天就要吃掉25萬公斤糧食,等於250噸糧食。如果都是你來供應,一天就是最少437500元的毛利啊,除去各種開銷,一天賺三十萬很輕鬆,這還是咱們的白銀算法。對了,你那也是收購價,如果再提高一點當出售價,人再多一點,那賺的更多啊!

還有,掌握了糧食,就掌握了話語權,因為那就是後勤啊,這就會跟官府打上交道,到時候你就是權商,最差也是個紅頂商人啊。等你有了實力,想搞啥都好說。

說白了,你那個時代的中國內戰啊,就是打的一個錢糧啊,太平軍就是沒飯吃才那麼快失敗的。”

“這是理想化吧,我不可能一下子就掌握那什麼江南大營整個糧食供應權的,頂多拿點份額。”

“那也不錯了,至於份額,你不會自己去爭?這點魄力本事都沒有,別說你是穿越的。別忘了,價格優勢是硬道理啊,其他都是浮雲!”

“這個……倒也是。”李永吉點點頭,“果然還是大宗貿易有力量啊。”

“沒錯,所以倒賣糧食是必須的,那不僅僅是安全問題,也是個戰略問題。”張信達道,“我算過了,你如果按照二兩銀子一石的價格賣給你新父母,不但咱們哥倆賺海了,你的新父母也絕對高興壞了,到時候隻要你能持續供應,不用你自己操心,他們就會幫你鋪路,打開新市場。追求利潤是商人的本性,中國商人也是一樣。這樣一來,如果量跟上去,你家很快就能成為一個大糧商,之後麼,掌握渠道的你,還不是說啥就是啥?最起碼你知道內情的父母,再也不會把你當孩子看了。”

“說的也對,那就先這麼辦吧。”李永吉點點頭,心裏已經讚同了張信達的計算,“哎,果然,要是你穿越過來就好了。”

“那可不。”張信達撇撇嘴,“可惜啊,老天非要讓你過去,沒讓我過去,這注定以後要讓你在那稱王稱霸,引領世界領導民族,而我就隻能在現代社會當個富豪了,雖然很坑,但這就是沒辦法啊沒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