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李永吉還擔心怎麼跟家人解釋房間裏忽然多出的這一堆東西,但出來後卻發現,原來自己的父母、哥哥、李叔,也就是老家仆李福,一大早就一起出門下鄉收糧了。
這樣一來,整個李家宅院裏,目前連他一起,隻有三個人,這三人中,除了他之外,另外倆人分別是一個叫李陳氏的四十來歲中年婦女,以及一個叫李進寶的十八歲青年男子。
說到這,就要先說一說李永吉這一世的家庭狀況了。
李家雖然是個傳承了兩代人的糧商,不但在鎮上開糧鋪,城外還有五百畝地,看起來是挺不錯,但實際上依然是一個小糧商,小生意人罷了。按照後世的觀點看,這家糧鋪就是個小超市的規模,說是個大一點的夫妻店都一點不為過。
目前,整個李家的戶口上一共有七口人,分別是家主李正祥,李正祥的正妻李王氏,李王氏的大兒子李永昌,小兒子李永吉,家仆李福,李福的老婆李陳氏,還有兒子李進寶。
本來還有個李秀,是李王氏的二女兒,也就是李永吉的二姐,不過因為已經嫁出去了,所以就不在李家的戶口上了。
這一家子中,身份上從高到低,分別是家主李正祥、妻子李王氏,李王氏的大兒子李永昌,小兒子李永吉,然後是嫁出去的李秀,之後才是家仆李福,李福的老婆李陳氏跟他們的兒子李進寶。
現在,李正祥夫妻,大哥李永昌以及李福都一起去收糧了,按照正常來說,去鄉下收糧最少也要三五天後才能回來,時間長的話,十天半個月都有可能。
正因為出門時間比較長,李永吉年齡又還小,所以家裏不但必須留下人看店,還要留下人照顧李永吉,比如買菜做飯什麼的。
很顯然,李福的兒子李進寶就是留下看店門的,李陳氏,也就是李進寶的親媽,則是照顧李永吉的。
實際上父母要出去收糧的事兒,因為在昨天家裏人就交代過,李永吉早就知道的,隻不過之前一時沒想到而已。
也就是說,雖然家裏目前有三個人,但李陳氏跟李進寶都是家裏的下人,因此李永吉這個小少爺根本不需要對陳媽以及李進寶解釋什麼,簡而言之,他目前就是這個家裏天然的老大。
如果李永吉的父母哥哥都在,他這種中途跑回來的行為,必然要遭到這些人的責問,而現在他跑回來後,換來的卻是陳媽的噓寒問暖,比如問餓不餓,是否有哪裏不舒服之類的,這就是區別。
因為陳媽跟自己再怎麼親,身份在那擺著,不可能像親媽那樣隨便問責打罵,這就跟後世跟主人長期住在一起的保姆一樣,哪怕平時再親近,對主人家的子女,也肯定不可能隨便多管。
隨便找了個夫子今天有事兒,提前放學的借口打發了陳媽,然後就以溫書需要清靜為由,讓他們不得進自己屋子打擾。
之後,李永吉反鎖了門,就在自己房間裏一邊檢視張信達傳來的貨物,一邊想起了心事。
大米什麼的,沒啥可檢查的,都是沒脫殼的稻穀,頂多是現代產品,顆粒更飽滿而已。
為啥是沒脫殼的,很容易理解,因為脫殼米價格更高不說,也容易腐爛變質,隻有沒脫殼的米,才能放的住,也更容易在這個世界傾銷。
至於其他的東西,像銀元寶,藥品,不鏽鋼製品等,看的出來都不是粗製濫造的東西。
花了點時間把東西粗略的都看了一遍之後,李永吉就大體估算出了這批貨的價值。不算糧食,光是這些藥品,銀子、不鏽鋼製品、洗化用品以及其他小百貨,總價格很可能超過五萬塊,加上花了三萬的糧食,這一堆東西,張信達就花了八萬!
這是什麼概念呢?這說明,張信達已經把他買房子首付的錢都給花了出來,是真正的血本投入!
因為李永吉很清楚,張信達並沒有多少存款,自己在現代的存款就更少,之前給他的那個金鐲子跟玉墜子,也遠遠不可能比這些東西多。
所以,這等於張信達拿自己的家底錢來提前投入了。
當然仔細考慮來,這也正常,換了是自己,遇到這麼個機會,也肯定要抓住,也一樣要提前投入。沒有投入,哪來的回報啊?
現在想來,當初選他當代理人,而不是找什麼親戚,絕對是明智之舉。因為大多數時候,這種沒血親,也沒同學過的兄弟,才是最可靠的,反而是那些親戚……
想到這,李永吉搖搖頭。
在前世,或者說在現代社會中,他雖然父親死的早,母親又有糖尿病,家庭情況比較嚴峻,但其他親戚卻有很多,而且大多數都十分有錢,其中有個親三叔還是開發房地產的,身家過億,可都對自己一家不聞不問,這才導致自己那麼艱難,要努力賺錢貼補家用,根本不敢考慮自己的事情。
同學也差不多,他怎麼說也是個985名校的本科生,這樣的基礎下,很多同學都混的比較不錯,可他們大多就隻是在同學群裏吹牛炫富,你要真求到的時候,就這個困難,那個不容易,能給你點個讚就不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