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是後來認識的同租客張信達,本身他自己也不寬裕,可在自己最困難的時候卻幫了自己一把,這才讓自己後來可以繼續維持下去,這樣的人,可比什麼親戚同學靠譜多了。
李永吉早就想過,反正一世人兩兄弟,隻要自己不負他,他肯定不會負自己!哪怕以後富貴了也一樣!
對此,他很有信心,因為在張信達以及自己的身上,他看到了他們這類草根人的天然屬性——貧窮不相欺,富貴不相忘!有恩報恩,有仇報仇!
想到這裏,李永吉笑著搖搖頭,不再把這些婆婆媽媽的事情放在心上,繼續想現實的事兒。
誠然,寫曆史文出身的張信達給自己的建議有很多可取之處,特別是倒騰糧食以及倒騰貴金屬這方麵很有建設性,不過,他畢竟是紙上談兵,不是自己這個親曆者,有些細節不如自己清楚。
不管以後要倒騰什麼,不管以後要做什麼,都要有一個渠道,或者說根據地,再簡單說,就是要有個地方能安全的做這些,而這一切總結起來,就是要有個良好的起始環境!
很顯然,自己目前所處的地方,並不是一個發展的好環境,起碼對自己的金手指來說,並不好。
李家這裏是個以買賣糧食為主的商業街,類似後世以賣糧為主的集貿市場。這樣的環境下,就決定了住在這裏的居民,大都是跟李家一樣的糧商或者相關產業的商人,再加上外來買或者賣糧的商人農戶,因此這裏的人口密度相對較大,流動性也比較強。
在這裏,鄰裏之間家庭情況幾乎都差不多,又因為居所大都是商住兩用,彼此的後院也就是一牆之隔,那圍牆矮的以李永吉現在的體格能輕鬆翻過去,一旦高聲說話,鄰居也能聽到,所謂遠親不如近鄰,說的就是這種情況。
在這種氛圍下,鄰居間相互走動串門是很平常的事兒,由此帶來的就是,彼此之間很少有什麼秘密能藏得住。
可以說,如果李永吉不是把東西吐在自己屋子裏,要是吐在院子裏,恐怕用不了多久,他這種奇異情況就會被鄰居知道,到時候就絕對是無窮無盡的麻煩,就算現在吐在自己房間裏,貨物要是還繼續在這裏,用不了多久,這秘密也保不住了。
一旦被外人發現,李永吉如果說不出一個說得過去的理由解釋這些東西的來源,隻是扯神仙鬼怪,那他一個孩子,不太可能糊弄過去。因為在這個世界,大家是不會跟你講什麼人權隱私的。
以前是鄰居彼此之間情況差不多,知根知底,維持了一個平衡,一旦消息走漏出去,所謂財貨動人心,到時候自己被人浸豬籠倒未必,但很可能就要被人監視起來,那可就是真的**煩了。
在李永吉看來,目前最大的問題其實是居住環境,以及由此帶來的隱私問題,也就是保密問題,至於其他問題,都是後話。
所以,當務之急,是先找一個相對清靜隱蔽,周圍鄰居相對較少的房子當倉庫,換言之,就是自己要盡快換一個居住環境,離開這個幾乎沒有隱私可言的地方!
要不然,一旦你憑空變出一堆東西,就會顯得十分突兀,必然會被周圍那些知根知底,又因為缺少娛樂方式而八卦心極端旺盛的鄰居們所懷疑!
想到這裏,李永吉就決定要主動換地方發展了,而且要快,要趕在自己父母回來之前辦好這件事!
隻有自己先憑著自己的力量打下一片自己的地盤,才能不受其他方麵的掣肘,才能迎來以後的發展!
就在這時,忽然響起了敲門聲,然後就是陳媽呼喚吃飯的聲音。
原來,不知不覺中,此時已經到了午時,也就是中午十一點多,在這個時代,這個點就是吃中午飯的時間。
答應了一聲,又反鎖了門出去,然後來到正堂,發現正堂中間已經擺了一張桌子,桌子上擺了一碗米飯,一碗湯跟兩碟小菜,筷子也隻有一雙。
李家雖然並非大戶,但礙於時代特色,上下之分也是很明確的,而且也有自己的規矩,哪怕是在吃飯上,也是如此。
比如現在,雖然李正祥等人都不在家,但既然有李永吉這個嫡生小少爺在,那一日三餐這種正餐,就必須在正堂裏擺桌吃飯,而不能自己私下在臥室吃,那是隻有夜宵等額外進食才可以的。
另外一個規矩就是,下人吃飯不能上正堂正桌,主人跟下人也絕對不同桌吃飯,因此這裏才隻有一雙碗筷,而陳媽以及李進寶,一般會在伺候李永吉吃完後,另外在廚房裏另外做飯吃。
當然,作為非大戶人家,如果李永吉吃不完,剩下有多,那麼李進寶跟陳媽也是可以吃這些剩飯剩菜的。一般而言,好一點的非大戶人家的主人,都會在吃飯的時候故意留一些飯菜不動,自己吃完後把這些飯菜給下人吃,變相等於節省了,這樣的人,就被稱為好主人,而李家恰恰也有這個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