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八二章 全殲彭伯頓軍團(2 / 3)

現在,一切都準備就緒,敵人也已經有些疲憊,這次聯合反攻行動馬上就要開始了。

很快,時間就到了淩晨四點,天色剛剛發亮,聯盟軍彭伯頓軍團的攻擊依舊是不溫不火,一邊不停的用火炮攻擊孟菲斯城,一邊讓一支步兵部隊在城外開槍呐喊,以達到疲憊守軍的目的。

就在這個時候,彭玉麟的軍營忽然燈光大作,與此同時呢,停泊在港口的昆山號護衛艦卻先一步發動了。

沒錯,反攻行動的第一波進攻,是由昆山號護衛艦上的艦炮來實行,目的是進行一陣密集的火力覆蓋,敲掉聯盟軍彭伯頓軍團的火炮陣地,為己方的進攻掃平道路。

當初為了進攻方便,彭伯頓軍團把火炮全部集中起來使用,這樣做可以極大的減少後勤壓力,而且讓炮擊變的更密集,也更好控製。

但是這樣一來,卻讓彭伯頓軍團的火炮陣地過於集中,就等於一個活生生的靶子。

隻不過,因為彭伯頓軍團的重火力一直占優,一直處於進攻方,孟菲斯城內的守軍呢,卻缺乏重火力,至少在火炮數量跟射程上無法跟彭伯頓軍團的那些火炮相比,所以火炮陣地就算過於集中,隻要對方打不到自己,就完全沒問題。

事實上,一開始的時候,孟菲斯城的守軍還跟彭伯頓軍團打過一次炮戰,但因為火炮數目遠遠少於進攻方,又在城內,有些施展不開,所以最後導致這次炮戰以孟菲斯城守軍的完敗結束,最後為了保存實力,孟菲斯城的守軍再也沒有開炮過,就任憑對方的炮兵狂轟濫炸。

也正因為如此,才導致了彭伯頓軍團的炮兵有些目空一切,最後幹脆越來越集中,這樣可以讓物資調配更方便。

其實把火炮集中使用並不是個錯,因為在這個時代的正常陸軍戰術中,炮兵就是要集中使用才行,而用的最拿手的,無疑就是當初的拿破侖一世皇帝了。

可以這麼說,正是在拿破侖戰爭之後,各國的陸軍戰術才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炮兵不再是步兵的附庸,作為步兵進攻的輔助存在,而是成了一個單獨的強力兵種。

從那之後,歐洲列強軍隊對炮兵的使用方麵,普遍開始了集中使用,炮兵都單獨成軍,哪怕到了後來的克裏米亞戰爭,依舊用的是火炮集中戰術。

聯盟軍在火炮戰術這方麵,也是相當不錯,甚至在集中炮擊方麵做的更出色,幾乎到了魔怔的地步,似乎不集中起來就無法做到有效炮擊了。

很顯然,集中炮火的確可以做到更有效的火炮殺傷,對敵人的傷害更大,但同樣的,因為自己的炮火力量過於集中,也容易遭受到對方的攻擊。

隻不過,因為這時期的陸軍火炮在射程方麵大都相差不大,所以在對方的火炮無法在數量跟射程上壓過自己的時候,集中使用的缺點並不存在。

但是,那是在沒有中國軍隊參戰的情況下,如果有中國軍隊參戰,使用了那些好像BUG一樣的火炮,那結果就完全不同了。

這次也是一樣,彭玉麟一早就摸透了聯盟軍的火炮陣地,甚至連坐標都標注的清清楚楚,全都在100毫米艦炮的有效射擊範圍之內。

昆山號是一艘以江湖Ⅳ型護衛艦為原型改裝的護衛艦,雖然江湖Ⅳ型護衛艦在現代社會早已經屬於淘汰品,但在這個世代,還是一個大殺器。

當初改裝的時候,特意為昆山號加強了主炮火力,由原先的一座H/PJ-87式單管100毫米自動艦炮,變成了兩座單管100毫米艦炮,主炮威力提高了一倍多。

H/PJ-87式單管100毫米自動艦炮是另一個時空華夏海軍的自產艦炮,是國產210艦炮的改進型,真正的原型則是法國T100C緊湊型100毫米單管自動艦炮。

這種100毫米單管火炮在射程上沒有太大優勢,最大射程17.5公裏,實際有效射程12公裏,但可靠性跟自動化水平很高,全部是自動揚彈,射速達到了90發每分,而且因為改裝了彈藥,導致彈藥威力也得到了增強。

這種100毫米單管艦炮的炮彈是一體式裝彈,並不是分離式彈藥,種類則以殺傷榴彈為主,穿甲彈為輔。

這其中,一枚100毫米殺傷榴彈總重雖然隻有18公斤,但因為優化了裝藥,還優化了預製破片,導致有效殺傷範圍達410多平方米,在這個時代來講,可說是名副其實的重炮。

原本,一座100毫米艦炮備彈114發,但經過改裝之後,昆山號在去掉了很多裝備後,加大了彈藥庫,導致一艘船上能夠裝備720發炮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