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這一點,約瑟夫.約翰斯頓隱約也猜到了,所以戰鬥結束之後,他一邊主動把主要責任都放在自己身上,對外宣稱他才是這場戰爭的主要策劃者跟實行者,極力淡化中國人參戰的事實。
但與此同時呢,約瑟夫.約翰斯頓又對聯盟軍政府釋放出了善意,開口閉口以聯盟軍西部戰區司令的名義自居,把彭伯頓軍團說成是受到北方聯邦軍政府蠱惑的叛軍,而他的這種做法是在平叛,是為了保住聯盟軍在西部戰區的利益。
總之一句話,約瑟夫.約翰斯頓是戰爭的勝利一方,加上彭伯頓軍團的行為本來就不夠光明正大,外界對這件事少有所聞,所以他怎麼說都行,甚至由此倒打一耙,把自己說成是平叛一方,把彭伯頓軍團說成是受到北方軍蠱惑的叛軍!
約瑟夫.約翰斯頓相信,戴維斯隻要不是腦子抽抽了,絕對會認下約翰斯頓對外公布的這個結果,承認彭伯頓軍團是叛軍,約瑟夫是在平叛,否則的話,雙方的矛盾真的對外公開,不但對聯盟國政府是個極大的打擊,對戴維斯來說就更是一個不能承受的結果,說不定會因此而遭受彈劾,導致提前下台。
從這個角度來講,滅掉胡德、彭伯頓等一幹知情人,不但對中國人來說是好事兒,對約瑟夫.約翰斯頓,甚至對戴維斯等人來講也是好事兒。
因為這些人死了,那麼就不能重新放回聯盟政府,自然也就無法把事情的真相對外公布出去,這樣一來,戴維斯跟約瑟夫.約翰斯頓之間就還算有個緩衝,大家還能保持一個基本的平衡,不必提前把矛盾激化。
事實上,彭玉麟那個殺掉敵人高級軍官的做法,最早提出來的就是約瑟夫.約翰斯頓,因為這樣做對他是最有利的。
相反,作為外來人,彭玉麟對這方麵其實不太看重,畢竟不管怎麼說,他的部隊是主動參戰了,而且應該還是起主導作用的一方,可以說沒有他的參戰,沒有艦炮的密集轟炸,就不可能取得如此大勝。
所以說,要想隱瞞真相,其實是很困難的,除非把彭伯頓軍團所有的官兵都殺掉,否則中國人主動參戰,並且是這場戰役的主要攻擊者這件事,就不可能真正隱瞞的住。
因此,彭玉麟很清楚,殺掉胡德跟彭伯頓這些高級軍官,不可能真的封口,最多是把之前跟彭伯頓軍團之間達成的口頭協議隱瞞下來,維持一下中國軍隊的守信形象。
但是,殺掉對方的高級軍官這件事,不管做的再怎麼隱秘,終究是會傳出風聲的,這對中國人的形象來講肯定不是好事兒,所以一開始呢,彭玉麟對這個提議是相當猶豫的,不想當這個惡人。
不過,後來彭玉麟考慮再三,覺得讓約瑟夫.約翰斯頓當這個惡人其實更不合適,畢竟一旦他這麼做了,約瑟夫.約翰斯頓跟聯盟政府之間的關係就會變的更加脆弱,而很顯然,就目前來講,約瑟夫.約翰斯頓繼續呆在聯盟軍政府是最好的結果,總比他們真的撕破臉要好。
所以說,為了維持約瑟夫.約翰斯頓的形象,讓聯盟政府有個更好的台階下,彭玉麟主動當起了這個惡人,甚至之前都沒有把這件事告訴李永吉,一直等事情結束才告訴他,就是想萬一事情敗露,讓他彭玉麟去承當後果,讓李永吉摘出來。
不得不說,彭玉麟的確想的夠多夠充分,也算是一片忠心耿耿,隻不過卻並沒有得到李永吉的讚賞,認為他不應該在這件事上隱瞞自己,難道李永吉連這點擔當都沒有麼,還要手下的人去背鍋?
想到這裏,李永吉輕輕吐了口氣,決定不再苛責彭玉麟了,畢竟該說的事情他已經在電話裏說了,所以目前最重要的事情是如何善後,如何把這場戰役勝利的利益最大化。
“嗯,不管怎麼說,己方受害者的身份是一定要咬住不鬆口了。”李永吉摸了摸鼻子,繼續喃喃道,“有了戰場受害人加戰役勝利者這兩個身份,總算是可以跟聯盟國的特使重新開啟談判了。哎,還是早點把南北美國停戰的事情確定下來再回國吧,要不然,總是有些不放心啊。”